高登科虽是武将,但由于幼年家境贫寒,又遭后母虐待,未进过学校门。他又未让长女高晓岚读书,使得她目不识丁,甚感内疚,这实与门第不符。于是,他暗暗思忖着,一定要好好培养小女读书。小君曼随着年龄的增长,出落得越来越漂亮,聪明伶俐,活泼烂漫,喜爱唱歌,一张甜蜜的小嘴,见人就亲切招咱他人,家人、邻居以及府里当差的,无人不喜爱她。高登科办完公事回到府中,总爱逗逗小女,十分开心,有时甚至学猫、学狗叫,逗得小君曼和妻子亓氏乐得哈哈大笑。高登科十分疼爱小君曼,不让其缠足,任其自然生长,但他对她要求甚严,寄予莫大的希望。小君曼七八岁时,他就请高师上门教小君曼读书识字。小君曼读书认真,记忆灵敏,《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启蒙读物,往往老师教一两遍,她就能背诵出来。到十来岁时,她读书很有长进,四书五经之类,能滚瓜烂熟从头背到尾。但她不喜欢死记硬背,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于不懂的地方,不弄懂决不会罢休,有时问得老师一时也难以答出。有一次她问老师:
“老师,男人的头上为什么要盘着一条辫子?多不好看。”
老师被问得脸色煞白,连连摆手道:
“君曼,你不可问这话,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这时,她已能写短篇的命题作文,字也写得清秀工整,很讨老师喜欢。因老师教学有方,小君曼不断长进,而受到高登科的嘉奖。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君曼求知欲望日渐强烈,已不满足于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了。她的思想已渐活跃、开朗,与她姐姐高晓岚截然相反,她常常背着父亲和老师看些小说、故事之类的东西,开始受到一些新事物的影响……大约十七八岁时,她已长成一个十分俊秀的大姑娘,练得一手好字,写了一些像样的文章,人见人夸。父亲高登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为深造小女君曼,好为高门将府争口气,他不顾妻子亓氏的反对,把她送到北京女子师范就读,成了将门才女。
这时,陈独秀早已与高君曼同父异母的姐姐高晓岚经双方家长包办完婚,长子延年、次子乔年也相继出世。陈独秀又曾去杭州求是书院学习天文、语法和造船,因有反清言论被追捕,逃回安庆,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社,倡导建立私人藏书楼,发表救国演说,在省城安庆引起广泛的影响。这便是陈独秀最初的革命活动。
偶遇君曼一见钟情
一天,陈独秀正在房中埋头看书,挥毫写文章,家里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妻子高晓岚正高兴地忙着接待,亲切地说道:
“妹妹,几年不见,你的样子全变了,像个洋小姐。若在路上遇见,还叫姐姐不认识你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