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越国王墓中盗走36颗玉印
时间到了公元229年,距离南越国灭亡已有322年,孙权瞄上了南越国王墓。
孙权盗南越国王墓的记载,见于晋人王范的《交广春秋》一书,《三国志》上并没有交代。这不是因为孙权盗墓不存在,而是陈寿编的这本书太简单了,许多珍贵的史料都未能收录进来。所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看看确实看不明白,便下令中书侍郎裴松之作补注。
南越国王赵佗的墓虽然藏有宝物无数,但因为很注意反盗墓,所以直到300年后的三国时期,仍一直没有被人发现。据《交广春秋》所记,孙权先安排当时在广州的交州从事吴瑜,到民间明查暗访,搜集南越王墓的情报。但查听多日,也没有发现一点线索。
但吴瑜并非一无所获,他找到了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墓。孙权听到汇报后很干脆地批示,还等什么,立即动手挖赵婴齐的墓。
孙权真的是利欲熏心,当时正是三国混战时期,北方的曹魏集团一直对吴国虎视眈眈,但孙权把边防安全都放一边了,派将军吕瑜带上几千名士兵,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来到广州。他们打着官方旗号,明火执仗,盗挖起了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都是石室椁藏,建在山上,不像北方陕西、河南这些中原境内的陵墓四周都是土好挖。1983年,发掘赵眜的墓时,考古队员的几把洛阳铲都是被石头弄卷了口或崩裂。而且,南越王墓的墓道在封闭时都使用了大石块,最重的近一吨,一两个人根本无法打开,发掘赵眜墓时就受到顽石的阻挡。在没有现代化起吊设备的情况下,吕瑜当年是怎么打开墓的还是一个谜。但可以想见,这班人一定费了老大的力气,才把婴齐的墓室掘开。虽然婴齐的随葬品没有赵佗那么丰富,但也是宝物多多,根据《广交春秋》所记,婴齐穿着金镂玉衣,身上的饰件是纯金的,还有36个颗玉玺金印,三枚铜剑,铜剑上面还有精美的龙状花纹。
盗了赵婴齐的陵墓,孙权还不死心,又让吕瑜将广州城外四周的山岭翻了一个遍,真的是挖地三尺,今广州附近的不少山岗都让孙权的人马刨过。但幸运的是,二代南越王赵眜的墓阴差阳错地逃过了一劫,不然我们今天就考不到古了。
孙权盗墓在近代引发的猜想
孙权盗墓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甚至近代国学大师也曾参与到孙权盗墓的猜想当中。
据曾主持并参加二代南越墓考古的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麦英豪著文讲述,1916年5月,广东台山人黄葵石,在广州市东山龟岗买下一块地建住宅,在挖地基时不经意地发现了一座大型西汉木椁墓。
此墓中出土了铜器、陶器和玉器等许多随葬品,木椁板上刻有“甫一”“甫二”“甫五”“甫十”“甫廿”等文字。从出土的陶器铜器等上刻有的文字看,可以断定为西汉初年墓,正是南越王国存在的时间。
此事立即轰动了广州乃至当时的整个中国学术界。许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当年孙权派吕瑜将军来广州寻而未获的南越国第二代“南越文王胡冢”,著名学者王国维当时也参与了考证。但因为没有出土证明墓主身份的物证,猜测无法得到证实。直到20世纪80年代二代南越王墓被发现,才证明王国维当年参加的讨论研究,观点是错误的。
20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广州市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下设考古组。考古人员从那时起,几乎把广州市市郊都找遍了,却与当年孙权一样,徒劳而返。后来发现二代南越王墓的象山一带,麦英豪曾两次试图进入探测,但都因为在“军事禁区”里而作罢。
麦英豪为没有主动发现南越王墓而感到有些遗憾,孙权当年也应该是这种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