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东吴孙权:古今帝王挖坟掘墓第一人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10 14:59:54

 

  孙休当皇帝时的盗墓奇闻

  话还是说回来。孙权第六个儿子孙休做皇帝(吴景帝)时,也出现过一起盗墓取材的奇闻。

  此事见于《抱朴子内篇》——

  吴景帝时,戍将于江陵(又作广陵)掘冢,取板治城。后发一大冢,内有重閤石扉,皆枢转开闭,四周徼道通事,当作车。且广高可乘马。又铸铜为人数十枚,又作十数头。长五尺,皆大冠衣,执剑列侍。灵坐皆刻铜人,背后石壁。言殿中将将下脱军字。或言侍郎,似王公冢也。破其棺。棺中有人,鬓毛班白鲜明,面体如生人。棺中有云母,厚尺许,白玉璧三十双以藉身又作尸。兵人举出死人以倚冢壁。一玉长一尺,形似冬瓜,从死人怀中出堕地。两耳及鼻孔中,皆有黄金,大如枣许。

  《抱朴子》分内外两篇,是东晋人著名炼丹术士葛洪所撰,他是今江苏省句容人,内篇有20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lù)诸事,为《太平御览》等各种笔记小说转摘。 这则发生在吴景帝年间吴国境内守城军官所盗的坟墓,不是一般人家的,从墓室结构和随葬有铜人等,推测是王侯等级还是有道理的。

  撬开棺材后,墓主的尸体也未腐烂,盗墓的士兵将尸体扶在墓壁上站起来,死者的怀里竟然掉下了一只有一尺寸长的“玉冬瓜”(清太后慈禧死后曾陪葬“玉白菜”),两只耳孔内、鼻孔内还塞进了如枣子大小的金块。看来,守城军官本来只是想“借”墓主的木材,谁想竟发现了这么多宝物,真可谓发了意外的横财。

  盗墓者看中的墓材,不只有棺材板,还有墓砖等一些东西。在古代,砖价不低,如在南北朝时,二百块砖与一匹绢的价钱相当,一匹绢价高时达两三千文,低时一千文,按二千文算,一块砖价十文钱,利润相当可观。难怪盗墓贼会盯上墓材,这比种田划算啊。

  过去的江南,便有人靠盗墓材谋生。据清人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六)引宋人江休复《杂志》称,“江南王公大墓,莫不为村人所发,取其砖以卖之。”

  再盗南越国三代王墓

  盗墓贼盗墓材仅仅是盗墓动机里的一小部分,多是盗墓小贼所为,所盗对象也多是一般的民冢,没有多少金银珠宝随葬。绝大多数情况下,盗墓贼看上的还是随葬宝物。

  孙权盗墓就是这样,并非仅仅是“借木料”,贪图财宝才是他的最大目的。当时,曹操、董卓这些汉末英雄,也兼职盗墓,通过盗墓筹军饷、军需。身处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的孙权也一样,不忘“摸金”,给吴国和孙家积累巨额财富。

  史载,长沙之地被东吴占领后,孙权确实曾仿照过曹操的做法,令人在此盗掘过王侯贵族的墓葬,获取奇珍异宝。而有文字记载的一起是他曾成功盗掘了第三代南越王——明王婴齐墓。

  南越国以今天广州为中心,领地是南岭的珠江流域广大地区,包括南海都是越国的地盘,自古就是古代百越民族的聚居地,人们以捕捞、渔猎和种植水稻为生,当时属于农耕农业社会经济形态,南越人创造了颇具特色的南越文化。但第一代南越国国王却不是当地的土著越人,而是中原人赵佗。

  据《汉书·南粤·赵佗传》(卷九十五)记载,赵佗原是战国时赵国的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青年时代随秦军出征,英勇善战。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suī)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前去平定岭南。但屠睢滥杀无辜,遭越人顽强抵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和赵佗一起,再次前往征讨,经过四年努力,于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二人在平定岭南的战役中屡立战功,后来,秦始皇任命任嚣为新设立的南海郡最高军政长官——郡尉,郡治设在番禺(今广州);赵佗则任南海郡龙川县令。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