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毛泽东认为比林彪厉害的人是谁?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10 14:59:50

  以至于两年之后,毛泽东请长沙起义的陈明仁在自己家中做客,鼓励他继续带兵,并幽默地说:“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哟!”陈明仁自感四平之战罪孽深重,连称不敢。

  抗战胜利之后,国共两党逐鹿中原,纷纷看好东北的战略地位,都把能征惯战的将领派去东北,共产党的林彪和国民党的陈明仁自然都在派遣之例。

  蒋介石6月3日8时飞到沈阳,亲笔给四平城里的陈明仁写下一函,叮嘱道:“四平乃东北要地,如失守则东北难保矣!斯时为吾弟成功成仁之际,望砥砺三军,严行防御。”

  陈明仁召集麾下军官,宣誓死守四平,每晚士兵就寝前,均要高喊“拥护蒋主席”以壮胆色。

  四平是民主联军必取之地,必有一场恶战,陈明仁心里明镜似的。

  留给陈明仁的时间已不算很长。以一支刚刚败下阵来的溃军和杂七杂八的乌合之众两万守军,对付民主联军的十几万兵力,胜算能有几何?

  从6月15日开始,林彪手下的兵与陈明仁手下的兵在进行巷战。71军每被逐出一个街区,就立刻纵火烧毁街区内所有的民房,不给民主联军做屏障。漆黑夜空为红色火光照得通明。

  6月16日,民主联军占领了四平市内中山公园内国民党军的榴弹炮阵地,陈明仁手下两名营长一个被击毙,一名被俘虏,被歼400余人。民主联军已将陈明仁71军指挥部团团围住,前哨阵地距离陈明仁的核心工事只有500米之遥。

  1947年6月20日,东北民主联军6纵17师对国民党军第71军军部发起总攻,陈明仁下令用吉普车堵死房门,用粮食袋当沙袋垒作工事,同时严令手持冲锋枪的督战队,凡有后退者扫射打死勿论。自己则坐在核心的地下室里,神情木然,浓眉下的一双眼睛布满血丝,像正月十五悬挂的两盏红灯笼。

  核心工事的四周,地下到处埋着地雷,被炸断的电线像女人的长头发一样,从空中垂落下来,细长的电缆线狼藉地盘在地面上。71军军部的长方形红色楼房里,有一百多明暗地堡围绕着它,一条盖沟联结着它,盖沟上突出着黄绿色的通气筒。盖沟的出口都能通到陈明仁所在的地下室,陈明仁在傍晚时分,民主联军迫近的时候,被卫士们半推半架着离开了军部,转移到路东的预备指挥所。留下他的兄弟——特务团长陈明信坚守。

  从周围地堡里传出的喊杀声、爆炸声音越来越迫近。陈明信抓起了电话,打给陈明仁,要求撤退。

  陈明仁沉吟,咬牙,最终没有同意。因为他知道,核心工事早一分钟失守,就意味着民主联军早一分钟打到他这里,四平城也就早一分钟陷落。

  再者说,核心工事的地下室比外边还安全些。陈明仁一边说,一边扣下了电话。

  爆炸引起火苗已经引燃了地下室的木门。陈明信徒劳地做了最后的尝试,又打电话给哥哥,但陈明仁已经不接弟弟的电话了。陈明仁的参谋长在电话里的话更像一瓢凉水,让陈明信从头凉到脚:

  “撤退?你们的身体难道比钢板包着的装甲车还结实吗?我派去接应你们的6辆装甲车也都给打完了!”

  20分钟后,陈明仁的第71军军部被攻陷,陈明信被俘虏。经3小时激战,四平守敌大部被歼,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特发电报嘉奖:“17师作战甚好,甚慰。”

  陈明仁已经顾不上兄弟的死活了。四平城铁路线以西已全部被民主联军占领,他把残余部队收缩到道东继续顽抗,凭屋死守,死不交枪。四平城内到处是枪炮声,到处是白刃肉搏的场面,两军的尸体堆满了街巷。71军的直属队打光了,陈明仁把身边的卫队都派了上去,孤注一掷。自己也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在后面督战。陈明仁本人电告杜聿明,要“以身殉国,壮志成仁”,并将一支二号勃郎宁手枪顶上了子弹,装在衣兜里,准备随时自戕。

  上天似乎有意眷顾陈明仁,战局在俄顷之间逆转。

  6月30日,正在战事正酣,陈明仁做困兽之斗的当口,四平前线的枪炮声反而稀疏下来,慢慢地,阵地恢复了平静——出乎陈明仁意料的事发生了,民主联军竟然撤围而去!

  陈明仁给林彪上了一课

  后来才知道,撤退的命令是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亲自发出的。这其中,固然有陈明仁拼死抵抗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国民党另外两支增援四平生力军——郑洞国的53军和孙立人的新一军——已与民主联军担任打援的部队接上了火,林彪担心拿不下四平,使全军陷于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于是主动撤围而去。

  从态势上看,郑洞国、孙立人两军分别从南北两面直指四平城,一可解四平之围,二可与民主联军主力决战于四平城下。而此时林彪并未做好决战的准备,主动权在林彪手中,胜算不大就贸然用兵,似乎不符合林彪的性格。

  事后看来,林彪在四平攻坚战中,显得过分小心谨慎了。

  郑洞国和孙立人两人各怀鬼胎,此刻最担心的,不是救不出四平的陈明仁,解不了四平之围,而是担心林彪最擅长的围城打援战术,所以53军和新一军的行动非常谨慎,非常缓慢,几乎是走一步看三步,民主联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兵力给四平守军以最后一击的。

  无论怎么说,终于坚持到了最后5分钟的,毕竟是陈明仁,而不是林彪。

  事后检讨,林彪在指挥上,也有可商榷之处。四平攻坚战,民主联军使用共7个师的兵力攻城,在数量上没有超过国民党守军兵力一倍,没有形成绝对优势的兵力;在攻城受阻,主力4个师均已消耗较大的情况下,林彪方才下决心从打援方向抽出2个师投入攻城,形成了逐次增兵的局面。这就犯了兵家之忌,林彪将其称之为“添油战术”。

  此役,陈明仁部下伤亡约17000人,林彪手下亦损失13000余人。林彪不只一次地告诫部下,日后的作战应竭力避免“添油战术”。

  在四平攻坚战中,解放军纵队一级的指挥机关在部署和战术上,也存在一些,如集中兵力、火力不够,阻击援兵不力等。但在战后民主联军总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林彪却把责任完全承担下来。他先后站起来三次做检讨,替部下解除压力:

  “这次四平没有打下来,不要你们负责任,完全由我负责。主要是我情况了解得不够,决心下得太快,不马上攻城,以围城打援为最好。先消灭敌人的援军再攻城,就肯定能攻下来。另外,这次攻城还暴露了我们攻坚的战术差,这也主要是我平时研究得不够。”

  林彪的检讨,果然对恢复部队士气起了重要作用。各纵队领导回去之后,也都做了自我批评,对四平攻坚的战术的做了认真的检讨和研究。林彪经过对攻坚战术的研究,总结出以“四快一慢”“四组一队”战术为基础的一整套攻坚战术,在后来解放战争的城市攻坚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可以算是因祸得福了。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