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垂直风雷:中国直升机研发秘史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1 01:26:57

  根据中国技术进口公司和苏联对外经委总王程局签订的合同。1957—1958年苏联米—4专家组到达哈尔滨飞机厂,聘期两年,专家组共5人,其中3人来自喀山第14厂、1人来自米里设计局,1人来自自动倾斜器厂,组长为谢苗诺夫,他们的专业是旋翼、自动倾斜器,试飞和设计。专家组在厂期间传授了直升机设计、工艺和试飞等技术,培养了一支直升机设计、工艺队伍,指导建立直升机特有的旋翼,自动倾斜器、桨毂的生产车间。这个小而精的专家组的成员专业水平较高,对中国感情深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试飞专家尼古拉·任,他是一位华裔,工作认真负责,把中国视为第二祖国,贡献突出。

  直5直升机零批共制造5架。1958年11月24日装配完成第一架供静力试验的直升机,送沈阳飞机厂强度试验室进行了静力试验。12月10日,总装完成第二架供试飞用的直升机。

  12月14日下午4时,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直5直升机在试飞员钱广有、程绍英的驾驶下首飞成功。12月16日,举行直5试制成功祝捷大会,哈尔滨市委书记任仲夷为直升机飞行表演剪彩。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厂进行活塞7发动机试制。从1958年1月开始,在零件制造上,除株洲发动机厂协助制造汽缸部分的26种零件外,其余1500余种零件均在该厂制造。首台发动机于1959年3月制造完成,4月30日开始试车,7月5日完成400小时台架试车,证明国产发动机符合技术要求。

  在发动机试制中,遇到一个技术关键是工厂缺少试车的专用测功设备。工厂技术人员发挥了聪明才智,利用一台苏制发动机的前机匣,成功地设计制造了测功机匣,达到了测功的技术要求。

  为提请国家验收,直5直升机必须装国产发动机活塞7,哈尔滨两厂密切合作,在1959年进行了13个科目的地面试验,包括重心计算、发动机、操纵系统、旋翼颤振等。

  1959年11月28日至12月7日,试飞员钱广有、刘星祥对装有国产发动机的直5直升机进行了11小时31分的飞行试验,达到了合格要求。

  1959年12月19日,国家鉴定委员会颁发了直5及其发动机活塞7鉴定书,同意哈尔滨飞机厂和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厂分别进行直5及活塞7的批生产。

  中国第一架直升机及其发动机的试制成功,表明中国航空工业已掌握了直升机的制造技术,为今后直升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但是直5试制正逢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受当时形势的影响,直5试制埋下了质量隐患的种子。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