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垂直风雷:中国直升机研发秘史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1 01:26:57

  1958年,“大跃进”之风席卷全国。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出现了“全民办航空”的热潮。除航空工厂之外,各航空院校也竞相设计制造飞机。计有北京航空学院的“北京1号”轻型旅客机;南京航空学院的“01”号靶机;西北工业大学的“延安1号”多用途飞机;沈阳航校的“沈航1号”、北京航校的“红旗1号”、哈尔滨航校的“黑龙江1号”轻型飞机等。在航空工业系统以外,也有很多单位设计制造飞机。这些非专门航空设计部门设计制造的飞机共19个型别,大都采用现成的发动机甚至不少现成的飞机零部件,虽然也拼装出了一两架样机,试飞一两次就再无下文。这一“全民办航空”的热潮,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一定程度的普及航空知识的作用,但并未取得真正的成效。

  1958年,北京航空学院曾进行过小型共轴式直升机“北京10号”的设计制造,但最终没有获得成功。

  西北工业大学也于1958年夏,开始了设计制造“延安2号”直升机的尝试。

  “延安2号”直升机的设计工作以新成立的直升机教研室师生为主,在工艺、制造和试飞方面的工作由飞机专业的师生参与。

  “延安2号”直升机的设计工作困难重重,缺少可资借鉴的设计资料和直升机实物,更缺少合格的直升机设计人才,加上直升机的技术难度比飞机还要大得多,光有敢想敢干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虽然“延安1号”等19种飞机都在1958年底前飞上了天,但“延安2号”仅仅在系留试飞中离开了地面,终究没有飞上天。这也反映了研制直升机的技术难度确实比飞机要大得多。

  “延安2号”直升机存在的主要技术关键有:全机振动过大,驾驶杆抖动大,发动机功率不足等。当时只有140马力的m11是唯一可用的发动机,不能升起730千克重的直升机,只能实现短暂的跃起。

  1960年,“延安2号”直升机被有关部门宣布下马。

  但“延安2号”的命运并没有就此终止。

  1965年初,西工大接到航空研究院研制单人飞行器紧急任务。当航空研究院得知西工大曾研制“延安2号”因故下马的情况后,便决定由西工大重新研制“延安2号”直升机。

  只是,除了名称相同,此“延安2号”已非彼“延安2号”了。

  “延安2号”1965年由国防科委下达研制任务,当年9月设计工作全面铺开。株洲发动机厂负责发动机、主减速器、尾减速器、废气涡轮增压器等项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西北工业大学负责全机设计、制造和试验。

  “延安2号”机是单桨式双座轻型直升机。前三点轮式起落架。机身前部为驾驶、乘客舱;中部为发动机减速器舱,其下方立放一台活塞6丙发动机,上方是主减速器及旋翼系统;后部是尾梁,圆锥形尾梁上布置尾传动轴,尾斜梁上端安放尾减速器及双叶尾桨。铰接式旋翼系统有三片桨叶。原设计是矩形铝合金胶接桨叶。

  “延安2号”的直径十米有扭转的全金属胶接结构桨叶,经西工大教师、学生和工人的共同努力试制成功了。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副小型直升机全金属胶接结构桨叶。

  同时,一种新颖别致的混合结构尾桨也试制成功了。

  1967年制出“01架”静力试验机和“02架”机。

  然而在“02架”机地面试车时不幸发生地面共振事故,造成现场一名工程师牺牲。后来经过理论分析和大量试验终于在1969年解决了“地面共振”技术关键,并制造出改进后的“03架”机。

  1970年航空院校专业调整,“延安2号”机随专业搬迁南京航空学院。根据试飞组的要求,对“03架”直升机作了进一步改进,增加双操纵和助力器操纵系统,同时又做了大量补充试验。

  1975年9月在南京东山机场,“延安2号”飞上了蓝天,表演了它能够表演的各种特技。

  试飞员对“延安2号”机作出了较好的评价,认为:“延安2号”机不论在悬停和前飞状态的稳定性和操纵性均比直5好;操纵简便,易于掌握,座舱视界开阔,便于观察;座舱内噪音小。

  1978年又研制出梯形复合材料桨叶,尖削比为1.2。它具有更好的气动性能和疲劳特性。

  1978年“延安2号”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江苏省科学大会奖。

  美国波音公司和美国直升机学会都撰文介绍过“延安2号”直升机,给予肯定的评价。

  1984年前后水利电力部曾几次派人来了解情况并要求订购“延安2号”直升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1986年曾派代表团到南京观看“延安2号”机飞行表演并听取汇报,认为达到了原定技术要求,有的性能还超过了原定指标。

  “延安2号”最大起飞总重1155千克,空机重量900千克,载重量225—350千克,发动机起飞功率270马力,最大速度190千米/时,动升限4200米,航程230千米,续航时间2.3小时。

  “延安2号”机可用于边境区域执行侦察,巡逻和通信联络任务,也可用于执行支农、护林等任务。但是终究未能投产。03架“延安2号”成为展览品,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馆一角,静静地停在那里,供人参观与评说。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