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万达微信公众号披露了董事长王健林2016年11月30日一天的行程表。行程表显示,王健林4点一刻起床,当日飞行6000公里,停留两个国家三个城市。
该行程表引起了网上热议。不少网友评价,最怕比你厉害的人其实比你还努力。
2016年已经过去,王建林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还未可知。但是根据彭博社最新统计的数据,由于人民币贬值和经济走势,2016年王健林的财富缩水达58亿美元,暂时失去了首富的地位。
万达买买买,进军好莱坞
虽然暂时首富地位不保,但仍然阻挡不了王建林“买买买”的豪气。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万达院线近年通过自建、并购、合作的方式不断充实渠道的龙头地位。
2016年12月27日,停牌5个多月的新三板公司新媒诚品宣布,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尹香今已与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下称 “万达影视”)签署了框架收购协议。根据协议,万达影视拟收购100%股权,先决条件为新媒诚品实现新三板摘牌。
据了解,新媒诚品是一家影视剧制作公司,先后制作发行或联合发行了电视剧《贤妻》《谁是真英雄》《马上天下》等电视剧。万达此次收购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继续扩大万达影视在影视剧产业上的布局。
与2015年大肆收购布局体育产业不同,2016年王健林目标转向了文娱产业。2016年1月,万达宣布斥资35亿美元并购美国传奇影业;7月中旬,万达与维亚康姆(Viacom)磋商,欲收购后者所持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之一派拉蒙49%股份;7月底,万达旗下美国AMC娱乐控股公司出资11亿美元并购美国连锁影院Carmike Cinemas;9月,万达与索尼影视娱乐旗下Motion Picture Group宣布达成战略合作;11月2日,万达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金球奖颁奖礼制作公司Dick Clark影业。
万达如此大手笔收购影视产业很快引起美国国会议员的警觉,据媒体报道,部分国会议员已呼吁对中国买家的类似万达这样的收购交易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对此,王健林表示这更说明了万达在美国的影响力。不仅如此,王健林还透露,自己曾经通过美国电影协会主席Christopher Dodd喊话:“万达在美国投了100多亿美金,有2万多名员工,如果政策搞得不好,他们就没饭吃。”
关于未来,王建林说得很豪气:“外界说万达就知道买买买,那我们就继续买买买。”不知道万达2017年又会将哪些企业纳入囊中。
不差钱背后的企业转型
尽管已经将多个影视巨头纳入囊中,但万达的野心不止于此。万达对在好莱坞产业豪掷千金“买买买”的举措,并非出于个人喜好或者冲动性消费,它是王健林全球商业策略的布局考量。万达集团的年收入在5年间实现了翻倍。在5年前,王健林这个名字在美国可能还不是那么响亮,但在今天,好莱坞对其非常重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好莱坞电影工作室总监表示:“现在如果小看了万达集团会是个错误。万达现在在娱乐产业是有影响力的大公司,好莱坞对其必须谨慎考虑。”
作为万达院线的母体,万达集团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在影视的上中下游布局颇广。而这些资产未来将有望纳入到万达院线的资产当中,而即便未能纳入到万达院线平台,也将会与万达院线发挥协同作用。
在王健林看来,原本计划在2020年完成的企业转型有望在2018年提前完成,其中的一个标志就是海外收入达到30%。王健林认为,当海外利润达到三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就是万达成为跨国企业的标志。
除了海外利润,王健林同样看重万达在服务业的发展。他表示,预计2016年万达在非地产类产业的收入可能会超过地产,其中,文化产业的收入增长相当可观。“我们2016年年初定的目标是669亿文化产业,2016年肯定会超过这个目标。如果超过100亿美元的话,经济收益进入全球前十没有问题的。”王健林说。
对于万达来说,文化产业将成为转型后的支柱产业之一.王健林表示,万达有信心将文化产业做到世界前列,海外并购是加速发展的途径之一。
“400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已在许多领域瓜分了全球资源,尤其是娱乐产业、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以体育产业为例,足球等体育赛事的发展格局已成定局,要改变只能靠并购。”王健林表示。在他看来,通过并购可以快速进入产业链顶端。“通过并购,我们成为世界杯顶级赞助商,获得代理亚洲区世界杯的转播权。我们正在筹划利用这些资源在中国落地新的国际赛事等等。通过并购,扩大规模,然后整合生态体系内的资源,进而创造更高的利润。”(责编:小糖)
链接
王健林:2017年圈下两个重点
“不大不大,五个亿,不大啊。”首富王健林每次出场都是自带闪光灯,一张口云淡风清,他出资5亿元站队了董明珠和她背后的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这也是万达集团首次将投资目光锁定在制造业。
2016年底,王健林一刻都没有闲着,他忙着在各种论坛和峰会输出“王式”价值观—在退休前,他要把万达带进世界十强企业。
2016年,是万达“先头部队”出成绩的一年。王健林在年初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万达向总资产7500亿元发起冲击,房地产不再作为主导产业,地产销售收入任务从1640亿元降至1000亿元。
这场-640亿元的革命,是一个万达颠覆万达的历程。王健林要再造一个万达—一个基于O2O、大数据、金融工具的万达。他为未来的万达开出了两个药方:其一,轻资产,房地产收入未来将缩减至集团总收入的1/3;其二,多元化,万达优势兵力将转移到新型服务产业,金融与文化是他圈下的两个重点。
漫漫30年房地产开发长河,见证了“50后”王健林的奋斗史—最强悍的老板和华人首富,殚精竭虑至今,西装、皮鞋、每天七点上班。如今,他依旧是亲自手写演讲稿的万达劳模,宏观经济数据信手拈来,对行业指标了如指掌,援引史料印证发展模式,理据充分,逻辑清晰。
缜密和远虑背后,王健林永远是霸气在外,谈“规模”就谈最大,谈“档次”就谈最高端,谈“模式”就谈最前沿。他要把中国文化带出国门,庞大的资金,可以跟随他的私人飞机,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
万达正在经历第四次转型,“大目标”则是2020年成为世界一流跨国企业,收购国外知名品牌自然是一个捷径。为此,他们在主要发达国家派驻代表,每年分析几百个信息,找到有价值的项目。
国际化并非坦途。不久前,美国参议院多名议员联名致信特朗普,要求对万达收购美国公司进行严格审查。王健林为此还喊话特朗普:“我在美国投了100亿美金,有2万多员工,弄得不好这2万多人就没饭吃。你得想明白,英语片就是靠中国市场在增长。”
媒体对首富总是嬉笑怒骂,但对很多渴望成功的企业家来说,王健林是用来膜拜的。
王健林坚信,有大志向就有大成功的基因和可能。当然,还需要创新和坚持。“我经常讲两句话: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为什么?到了黄河搭个桥就过去了,撞了南墙搭个梯子就翻过去了。只有这种精神,才能获得所谓的成功。”(据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