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双12”的前一天,一场实体零售的反攻战又再次打响了。
百果园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12月11日宣布,已完成并购一米鲜。两家企业通过交叉持股进行了合并重组,一米鲜公司及其团队并入到百果园线上运营体系,一米鲜品牌将保持独立运作及发展。一米鲜创始人焦岳出任百果园集团副总经理,主要负责百果园集团的电商业务。联姻之后,将保持百果园与一米鲜的双品牌运行,双方将共享优质水果供应链,并基于遍布全国的1700多家百果园门店展开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的探索,双方并未透露具体并购金额。
这无疑是年内整个生鲜电商行业的大事件。梳理该领域融资可以发现,本来生活已经获得了C轮和C+轮总计1.17亿美元融资,背靠阿里巴巴的易果生鲜也完成了C轮融资,背靠京东的天天果园则宣布获得了1亿美元的D轮融资,专注于社区O2O的爱鲜蜂也获得了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每日优鲜已获得2.3亿元的B+轮融资。
生鲜电商领域竞争堪称白热化。谈及此次并购,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表示,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为了加快实现“O×O”战略。第二,为了引进更多高端人才。
在发布会上,一米鲜创始人焦岳对百果园线上整体战略布局进行了讲解,将依托现有百果园门店,在到家和到店的两种消费场景下,通过及时送、次日达、自提等服务,为更多的用户提供好吃的水果。
焦岳还公布了双方试融合三个月内取得的成绩,销售额每月以200%的速度快速提升,线上新增购买用户量突破60万,月度复购率大于80%,销售额已成为全渠道品类第一。在2017年的整体规划上,百果园将继续基于好吃战略,营造顾客愉悦感,提升会员增值服务,实现线上线下 “一体化”店面。
公开资料显示,一米鲜成立于2014年11月,通过C2B的模式快速形成了以线下自提、次日达、O2O及时送的全场景消费模式。用了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做到了交易用户数量从0到400万的增长,业务范围覆盖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4个大区,成为水果生鲜行业的一匹黑马。单日订单高峰值突破17万单,销售水果700吨。
百果园自2002在业界首家开出第一家水果专营店,目前门店已覆盖30多个城市,1700家实体门店,服务5000万家庭,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100多个水果种植基地,从源头上把控水果品质。自去年9月获得天图资本的战略投资后,在一二级城市持续发力,继续巩固在中国水果零售版图的绝对领军地位。
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占农产品零售总额的3.4%。有统计机构预测,到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可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283亿元,生鲜作为民生刚需产品,发展潜力巨大。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生鲜电商出局者不断的同时还有新玩家陆续入局。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之前生鲜电商“各自为阵”的局面,当下抱团取暖趋势明显。很多企业依靠传统经验进入生鲜行业,但进入后发现生鲜产品供应链极其复杂且高度非标准化,自身整合能力不足,不得不选择“抱大腿”。易果生鲜首席战略官罗彤曾公开表示:“以前做生鲜解决一个痛点后就可以满足顾客,但现在顾客需求也多了,探讨的就是全方位的、一个又一个的痛点。虽然易果和很多企业都没办法解决全方位的痛点,但是大家可以通过合作、抱团取暖的方式来满足这种需求。”
除需求因素外,资本因素也驱使生鲜电商抱团取暖,市场培养需要过程,大多数生鲜电商现今并不盈利。任易颖对本报记者指出:“从外部原因来看,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扩大,抱团也是市场运作不断求新求变的一种模式。另一方面从内部来看,很多企业想法很好,但是落地效果不好,实际操作控制很难,依然处于‘烧钱、烧补贴’的初级阶段,这也使得生鲜电商企业不得不背靠大平台。”此外,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生鲜电商在未来一段时间仍被看好,预计仍会维持高利润率、高增长率。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国内生鲜消费市场广阔,随着消费者要求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革新,运输和损耗成本都将减少,冷链运输及对生鲜产品的追溯模式都将普及。生鲜行业发展前景不可小觑,仍将会是下一片蓝海。(责编: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