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快时尚巨头Inditex集团旗下Zara正在开始降价。根据印度市场消息人士表示,Zara在去年一年内降价了10%至12%,以更好地与印度境内同类快时尚零售商H&M展开竞争,瑞典快时尚巨头H&M的商品价格大约在150卢比约合22美元,而Zara的商品起价在2200卢比约合33美元。
尽管Zara是近年来在印度市场营收超一亿美元快速发展的服饰品牌,其门店数量在100家左右,不过营业额增长已呈放缓迹象。根据2015年Trent年度报告称,Zara印度市场的营业额下跌了23%。
而在四月初,快时尚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董事长兼CEO柳井正表示,上半年财报数据令人失望,迅销集团正准备通过优衣库的降价来促进业务提升。柳井正表示:“消费者并不认同新产品等于高价格,时尚零售环境如今非常艰难,公司在这种环境下提高价格是一种错误。有证据表明,消费者信心比我们想象的还糟糕。”
Zara并不是第一个降价的快时尚品牌,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去年8月1日,无印良品开始在中国对260多个品类的商品降价20%,而目的则是通过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消费层。今年3月底西班牙快时尚Mango宣布旗下休闲系列降价,幅度为降约15%,而优衣库去年夏季发布的卡通及印花设计的T恤系列UT,以低至39-79元的价格打折促销变相降价,而H&M则是以一直以吸引眼球的跨界合作款,来提高其商品的性价比。
快时尚品牌当前的发展速度正逐渐出现放缓,在奢侈品减价、境外购物兴起、轻奢流行、潮牌逆袭、设计师品牌崛起的情况下,快时尚品牌的存在感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竞争力正逐步降低,这就是所谓的盛极而衰。
2006年前后,Zara、H&M、优衣库为代表诸多快时尚大牌进入中国市场,开启中国商业地产的革命,革掉了诸多本土平庸但价高的本土品牌。
2008年到2012年是快时尚最疯狂的时期。很多中国消费者路过就进店,忍不住手痒,最夸张的时候很多80后家里衣橱八成是快时尚品牌,现在很多人则是偶尔只选打折品,还觉得质量一般。
10年后的2016年,过了30岁的“80后”们对质量的需求逐渐超过曾经对新鲜的渴望,而“90后”们虽然也光顾快时尚,但显然没有狂热,快时尚大牌也随之面临在中国的新危机及发展拐点。
消费者的新消费观念开始觉醒,作出个性及实用性的选择,越来越厌倦低劣质量的和廉价的商品。越来越多的人们正退出这个不断消费平庸物品的循环,不再购买廉价的大规模生产的衣服。
随着国内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将有更多消费者选择出境购物,或购买品质、设计水平更高的服装。接下来快时尚大牌将遭遇客源流失、核心竞争力削弱的困境。
快时尚多年的迅猛增长已开始显现出疲态,各品牌正考虑调整产品结构,在中国,随着快时尚市场越来越饱和,为了维持高增长的业绩,快时尚正出现爆发价格战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