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外卖免送餐费、1元洗车、9.9元美甲的好日子再也不会有了。有价值的优惠券越来越少,使用优惠券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曾经充斥着滴滴打车优惠券的微信群如今异常安静,曾经多得烦人的各种外卖优惠红包也早已不见身影。
2015年已经有大批O2O关门歇夜,比如一度火爆的上门洗车业务,已经难以找到活着的企业;上门送餐行业,也是倒下的比新进的企业更多。用风投的钱和低价劳动力堆出来的O2O幻想正在回归现实。
春节期间外卖O2O借机涨价
春节期间调查多个不同级别的城市发现,外卖成为普及率最高的O2O业务。不过,以解决消费痛点为己任的O2O自身也凸显“春节痛点”,几乎全行业在春节期间都处于半瘫痪状态。
相对于平日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春节对于外卖O2O平台而言是一次更大的考验。受餐馆歇业和兼职配送人员回家等影响,涨价成为O2O行业普遍现象。
一些餐厅早已在节前歇业,仍提供服务的餐厅除了时效变慢外,起送费也大幅上涨。一家平日0元起送的餐厅,起送费升至50元,某海鲜餐馆起送费则达到120元。
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春节不停业,并保留一部分自有配送人员。记者了解到,包括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等春节期间都保持营业。不过,平台除了自建配送团队外,不会对兼职配送人员提出硬性要求。
出行O2O春运大爆发
春节的打车出行方面相比工作日则有更明显的区别,出租车比专车、快车更好打了,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出租车基本招手即停。
以北京为例,从大年初二开始城区内的故宫、景山公园、庙会、南锣鼓巷等景点人流量开始暴增。记者在春节期间走访了这些景区,并使用了打车软件进行体验,发现无论是Uber还是滴滴等,在这些景区可召的车辆都较为有限,且等待时间都在10分钟以上,甚至还会出现2-3倍的溢价。
家政O2O需求井喷 大捞溢价
春节大扫除作为中国的一项传统习俗,成了家政O2O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大批家政员工返乡让这一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倾斜,春节期间井喷的订单量,给家政O2O大捞一笔的机会。
中介型家政O2O平台云家政方面介绍,上周订单超过平时的1.3倍,价格杠杆成为调节供需的重要手段。“1月15日-31日,北京市场保洁阿姨服务价格从25元/小时溢价至35元/小时;2月1日-22日,则会涨至40元/小时。”以自营为主的家政O2O平台e家洁则表示,平台会有价格浮动,春节期间保洁阿姨会有7天法定假期,这期间是不接单的。
云家政方面同时表示,春节期间平台大约有82%的员工有返乡意愿,“虽然员工返乡率较高,但大部分走的都是住家保姆、月嫂等长期工种,留下来的多是准备在春节赚溢价,基本服务可以保障。”
O2O要拼精细化服务能力
补贴大战的结果是,O2O进入BAT三大巨头主导的市场,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几乎已被圈完,通过App叫外卖的习惯被快速养成,物流配送移动支付等基础设施搭建完毕。下一阶段O2O要拼的是精细化服务能力。
在O2O方兴未艾之时,补贴大战效果明显,帮助各大外卖平台跑马圈地,吸引用户和培养习惯。这样做见效快,但必须要靠巨额资本输血。现在O2O要回归初心,核心就是解决两端问题:用户端提升外卖服务体验,商家段提升运营效率。要实现这两点,都需要精细化服务来实现。例如已非常普及的电商,买便宜货已经不是电商核心优势,现在优质的物流体验、贴心的售后服务、丰富的附加服务,已成为电商平台竞争核心。再比如出行服务,是否比出租车更便宜不再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否安全、司机是否专业识路,这些越来越被用户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