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实体店)
迪斯尼的另一个启示,是它健全的 IP 变现体系:投了一部电影,把票房给赚回来了,还把授权金也收回来了,搞到乐园里面还能玩几十年,这个买卖太好了。
我希望三只松鼠未来的发展可以有一些迪斯尼的痕迹。但和迪斯尼最大的不同点是,它是文化品牌,然后通过授权、乐园去变现。而我的商业变现能力其实比它更强。为什么?我先是一个商业品牌,然后我把商业品牌 IP 化,投资动漫和电影,然后再推出我商业的产品。这样消费者的接受能力会更强。
贴着米奇卖饼干,和贴着三只松鼠卖饼干,我有信心比他们做得更好,因为我们天生就是做这个的。
峰小瑞:我听说您研究了很多关于沃尔玛、星巴克的案例。以沃尔玛为例,您觉得它的成功对今天的中国零售业有什么启示?
章燎原:沃尔玛和星巴克,包括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研究下来只有两个因素可以决定这家企业成败:第一个是这家企业的文化是什么,就是核心的价值观。第二在这个时代环境当中,它是否抓住了机遇。这两者不具备,就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
沃尔玛的企业文化是创始人文化:天天低价,顾客第一。它们做得很好。但目前它在商业零售的没落,很明显是没有抓住新时代环境的变化。
此外,它们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一个是城镇化的零售企业,一个是将意大利咖啡模式引入到美国,创造出一个所谓的第四空间(The Fourth Place)。但无论模式多么创新,核心体现的企业文化并没有改变。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它的企业文化一定很简单。
实体店:虚拟物理空间的连接器
峰小瑞:你今年初在和丰叔的对谈中,第一次向外界提出要开实体店的构想。在这九个月中,你和团队在这个项目上花费精力最多的地方是什么?
章燎原:9 个月前,实体店还是一个构想:是像传统超商一样陈列货品?店面结构如何设计?要不要将部分线上的体验搬到线下?这些都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最终我们的思路是,三只松鼠的实体店必须将虚拟、物理两大空间串联起来。从线上的二次元拓展到线下的三次元,在这个过程中埋入文化、情感,从而连接人和品牌。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线上线下的导流。
我们在实体店中,设置了很多能够反映品牌内涵的细节。熟悉三只松鼠的人知道,我们的客服在沟通中不会介绍自己的工号,而是称自己为小松鼠,把用户都称为 “主人”。这已经成为品牌标识之一。那么在实体店中,我们把这个体验从原来的客服打字转化成进店的欢迎语。新用户在一开始可能会有一点抵触,但接受后就会感到我们的特殊之处。
但情感连接并不能单纯依赖细节。只有一个故事情节贯穿于整个购物体验,才能非常立体地展现出三只松鼠的 IP 形象。但它又必须简单,否则购物会像寻宝游戏,妨碍销售目的。
现在用户一进店,入口的地面上有一块玻璃,上面画着四格漫画,作为故事的引子:三只松鼠骑着马车,从森林里来到城市的投食店里捕食。它们在中途遭遇车祸,撞到一座树桩,马车上的货物也散落各处,无法带回森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们就开始摆摊售卖这些坚果——实体店就是它们的店铺。
我们为故事场景中的关键元素都制作了玻璃钢雕塑,让用户更有代入感。为此,我们还曾和几个设计公司发生意见不合。他们之前为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商超设计过陈列布局,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不喜欢他们过去偏成人化的设计,甚至觉得松鼠的形象特别低幼化,不够高端。
但如果没有松鼠这个 IP 的体现,我们和其他零食品牌实体店就没有差异点了。因此,我们最后决定直接介入创意阶段,画出草图,让外部设计公司填充细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如果你认真经营一个 IP,把很小的东西做得很精致很美,体验感、氛围感足够强,它也可以很高端。
峰小瑞:所以相比渠道拓展,你更看中实体店的品牌营造功能。
章燎原:是的,品牌塑造更重一点。对于一个成熟的品牌来说,单靠线上口碑很难撑起一个真实全面的品牌体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用户在线上购物时会花很长时间看宝贝详情,在觉得自己已经比较了解这个产品了,才会下单购买。而事实上,他们收到的不少商品实物和照片还是会存在差异。线上用户以为他很挑剔,但实际上他对于品质已经比较宽容了。即便有些商家发出的包裹脏了、里面东西乱了,他也能接受。如果像三只松鼠一样可以给予用户很好的体验,比如赠送各种周边,他会开心的不得了。
网上购物更为虚拟:从下单到拆开包裹看到里面的坚果零食,中间的过程全部是断层的。但线下不一样,如果用户实打实地摸到,尝到,会对产品有更加立体的感知。一旦用户表示愿意购买,我们会尽可能引导他在 App 上完成购买,第二天就能收到,而不是直接在店里购买,这样就避免消耗过多库存,给供应链方面带来补货压力。而场景的转变也让用户的消费习惯产生变化:从逛街变成囤货,不占用现金消费,无形中提高了客单价。
此外,为品牌赋能的 IP 运营也需要实体店这样的空间。天猫上很难卖周边,因为用户无法通过图片来感受毛绒玩具的质感、笔记本印刷的精细度,等等高感知度的因素。1 米 5,2 米的毛绒玩具,很难用图片表示它有多大。但如果用户真的在店铺中摸到、合照,就会进一步激发购买冲动。
品牌塑造到达一定阶段后,这个地方自然会变成一个渠道——不只是销售渠道,还有可能是品牌文化的渠道。我们用将近一半的空间摆放桌椅、周边,为的就是要让实体店变成一个粉丝聚集的地方。利用三线城市圈子小、窄的优势,聚集大量人流。目前光靠线上品牌的影响力,就已经有 10000 多人预约参加开幕式。如果这些人有一半可以到店,那么每日人次已经可以赶上芜湖万达这样的大型商业体了。
峰小瑞:线下店会如何改变松鼠的商业模式?线上线下的 SKU、品类、价格有没有区别?
章燎原:我们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同款同价,另一个是一城一店。
坦白来说,一开始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是否要把零食业务搬到线下,担心这会和线上价格起冲突。后来,我们了解到电子价签技术:门店用 PDA 扫描二维码, 一分钟后货柜上的价签就能显示与线上渠道完全一致的价格。
而关于品类和 SKU 方面,目前实体店全部照搬线上的设计——天猫上 199 个 SKU 全部被搬到线下。这主要是为了用户体验。如果用户在线下店发现买不到天猫上的某个单品,又不得不回到天猫,那实体店的意义就不大了。
有人会提到仓储、物流的压力。三只松鼠在全国有很多 DC 仓(Distribution Center),城市仓,区域配送中心,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全国分销物流扩张计划。初期物流运输成本比较大,但店面铺开后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关于一城一店。以芜湖为例。如果像友商一样在三线城市以沿街小店铺开,大约需要 25 家。但如果我只开一家,人员、房租成本是二十五家的三分之一,可以保证成本没有变化。而如果采用加盟、代销,品牌难以对终端形成强有力的控制。价格的推高、压低,租金、利润、承销,这些厂商并没有办法干预。但在三只松鼠日后的门店经营,店长不需要参与定价这种事务,由总部统一控制价格。总部一变,所有门店价格也同时生效。
其次,实体店以品牌体验、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比如网店中采用的 “拆袋免费退” 功能,在实体店中也有。我不强调线下销售,因为我希望用户一年来几次就行了,感受一下氛围。最终目的是为了给网店、App 导流,在网上形成黏性,每个月下一两次单。如果开设这个店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经常光顾,那我们的战略从开头就是错误的。
峰小瑞:有没有大规模开店的计划呢?
章燎原:我们会不断调整模式,未来会铺满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累计三到五百家这样的规模。近期来看,我们在年底前大概会开三到四家,包括苏州、蚌埠等等。并且计划在 2017 年底达到一百家。
峰小瑞:目前一家零售店覆盖的范围大约是 3.5 公里。“一城一店” 背后并不能完全覆盖城市。这背后还有什么思考吗?
章燎原: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未来的商圈是虚拟商圈和物理商圈的结合点,带来流量的聚焦。物理商圈可以是整个芜湖市,也可以是一个购物中心。通过对实体店进行 IP 化运营,使全芜湖人都知道这个 “爆款”。
虚拟商圈囊括了我们网上的大批用户。他们在天猫的各个地方看到这个品牌,形成印象。某一天,他如果想要近距离了解一下品牌,或者只是逛街逛到,都会进入我的实体店。这是虚拟商圈的作用。
通过聚合这两股流量,我可以把开店的成本摊销掉,同时达到比较高的销售,比如这家三百平米的店,年销售额预计会突破一千万,高于星巴克单店平均七百万的销售额。但一千万并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它能带动线上销售,在客户关系上起到极大的拉新、维持黏性的作用。
峰小瑞:为什么一个食品品牌这么追求 IP 变现?
章燎原:就像我前面说的:衡量这个 IP 强大与否的标准,是消费者愿不愿意接受你跨界的产品,为你驱车几十分钟,到你的店里看一下,为你买单。如果消费者不愿意,那你只是一家店而已。
过去大家心目中的 “爆款”,是产品爆款。但现在的我们更希望产生品牌爆款,有一个让大家都喜爱的 IP,并且自带流量。
峰小瑞:为什么选择在芜湖作为第一家体验店,还有连带的一个问题,针对三四线城市用户的这个消费升级的趋势,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章燎原:从当前阶段看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受制于快递等因素,三四线城市的网购率还不高,购买食品的用户数量只有一、二线城市的五六分之一。因此在当前阶段,三四线城市的确有存在物理店面的必要性。其次,三四线城市容易形成一个城市中心,因为这里的消费者很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所有的好东西都先去了一二线城市。三四线还没有被满足、被教育,所以品牌更容易操作,形成商业中心。如果在北京,可能开在什么地方都只能释放有限的声量。但开在芜湖,一夜之间全芜湖一百多万人全都知道。如果一个人一年能够来一两次,与我们建立品牌联系,日后还能成为我的线上客户。从这个角度来说,三四线城市可以更好地连接品牌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