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焦点人物>

雷军承认小米现在处于低谷,重心将转向实体门店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7-11 15:42:21

  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日前在一次内部讲话中直言,最近小米的确处在低谷时期,今年小米有3个月供应链“极度缺货”,但他预计反弹马上开始,在未来1年里,小米的产品销量将好转,商业模式也将完善,成为“科技业的无印良品”。

  IDC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冠军已不再是小米,其已被华为、OPPO、vivo、苹果超越,仅排在第五。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华为已连续两个季度在本土市场的出货量超越小米。

  曾经喊出“小米手机没有实体店”的雷军,现在表示,接下来将销售渠道的重心将从线上营销转向实体门店。小米之家的目标是每家店250平方米,月销售额5000万元。现在最高的门店一天能做到143万元。

  雷军还称,小米真正的商业模式其实是“科技业的无印良品”。“像无印良品一样,店里只有50到100件商品,靠50到100个商品征服消费者。”

  以下为小米闭门交流会上雷军3小时分享实录:

  “我的梦想有点儿夸张,就是想改变中国产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首先我和各位说说我为什么要干小米吧。

  2007年金山上市以后我就算退出江湖了,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从来不约第三天的事情,凡事只约今天和明天,因为太累。这样待了三四年,直到40岁进入不惑之年,突然有一天我觉得人不能这样过一辈子,还得有点儿追求和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我的梦想有点儿夸张,就是想改变中国产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让老百姓用上优质的产品。在我眼里,国内的产品总体来说外观很差、质量很差、价格超贵。可美国人比我们的工资高六倍,所有的东西都只有我们一半的价钱,而且品质又好又安全。

  2010年的时候,正好我财务自由了,很多想法能够做了,我在这个大背景下来做小米。我做过互联网后回过头来看,我认为互联网+应用在传统产业,最核心的是两点:一是用户体验,二是用信息技术提升效率。

  效率是一个大问题。可能很多人要说这跟效率有什么关系,我们做高端就行了嘛,其实这背后都是效率。

  拿衬衣来说,任何百货商场的衬衣好像低于400的没有吧?我对衬衣行业还算了解,最好的衬衣制造成本125块,差的是15块钱,差的地方就是袖子短一点、下面短一点,一拉就一定会掉出来。

  为什么大家有125的不干要干到15呢?因为他拿到商店里面都是卖400块钱,125的衬衣只挣三倍,算上渠道和销售成本是不够的。但衬衣的定倍率都是以10倍计算的,就只能倒逼他去干40几块钱的衬衣。

  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说是商业道德,我觉得从道德上指责是没有用的,我们先要分析它商业背后最本质的是什么。我发现其实是效率的问题,而我干了这么多年的互联网,就在想怎么改善这个情况。

  从沃尔玛到Costco的效率进化

  于是我还真花了点时间做了点小研究,就在想美国的商业是怎么演进的。

  65年前美国的商店零售毛利都是45%,跟我们现在差不多。一瓶水进商店基本上要翻一倍才能挣钱,加少了肯定亏。信息技术没开始的时候,美国也是这样的,物业贵、人工也贵,进商店不翻一倍都无法维持,所以不贵不行。

  后来就有了我们熟悉的沃尔玛,提了一个口号叫“天天低价”。也就是今天网络上批评小米的,觉得很Low。沃尔玛的低价是倒逼机制,它不挣45%,挣22.5%,挣一半的毛利。怎么做到的呢,它有三个重大创新:

  创新一,商店不开在市中心。零售业的铁律叫位置第一,但它只要东西好、便宜,那就开到郊区去。

  创新二,它直接用仓库改建。

  创新三,引进大量的IT技术。这一套下来,八十年代初期沃尔玛就世界第一了。其实背后没有任何诀窍,如果把它归纳下来就是效率致胜。

  但25年前又一帮“疯子”出现了,说沃尔玛的效率还是不够高。他们说去郊区沃尔玛那里有100万种东西,进去转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该买什么,其实没效率。能不能面向中产阶级,让中产阶级一半的钱花在我们这里?他想的是只面向中产阶级,太有钱的和太穷的都不是他们的客户,这跟我们的互联网理论是一样的,就是精准客户定位,定位以后服务这个人群提高效率。

  这个公司就是Costco,创办时公司就说,我们这家超市任何东西只能赚1%,最高不能超过14%,如果要是14%需要CEO和董事会批准。而这25年来,从来没批准过。

  这跟商学院里面讲的东西完全是相反的。商学院认为毛利率越高越好,其实毛利越高就是跟用户为敌,而Costco平均毛利率才6.5%。这是一个真正具有互联网精神的企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互联网,其实Costco早就做到了。

  Costco,凭啥赚美国中产阶级口袋里一半的钱

  消费者对Costco有多疯狂呢?

  我在金山当高管去美国出差,一下飞机张宏江博士就租了辆车直奔Costco。完了回来吹了半天,经他一煽乎,除了我所有9个高管都去了。

  结果晚上回来大家说东西太好了,我就问怎么个好。其实就一件事,便宜。所有的东西都比国内便宜,只有十分之一,一堆东西在北京得人民币9000多,Costco只要900块钱。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Costco了,站了15分钟我说我懂了,正好跟我想的东西一模一样!

  我觉得本质上跟我当年做卓越的模式是一样的。其实就这么几条:

  第一,精选商品,只卖4000个SKU。你要知道沃尔玛至少几十万种,Costco精选到什么程度呢?他的合伙人说,我卖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我自己选的,家里用过的,我觉得好我才卖。比如说电视就两种,但是质量和体验都很好。因为卖的品种少,就跟上游厂商拼命压单价,加6%直接到最终店面,恨不得比人家批发价还便宜很多。

  第二,要有惊喜。就是每10件东西要有一件让你觉得很惊讶:还有这么好的东西!这样大家就全部变成了Costco的Fans。

  我在现场调查我们公司的海归,有人说我这一辈子只在Costco买东西,Costco没有才去别的店。它6.5%的毛利润本来是不挣钱的,但美国有一个非常好的小费文化,他说大家给小费,也就是会员收入。现在每年它的会员收入是20亿美金,因此财报毛利率是11%。

  第三,互联网金融。号召它的用户用Costco的信用卡,它能分一两个点,利润实际主要就来自于会员费和信用卡。

  第四,服务员很少。节省人力成本,零售价比批发还要便宜。

  Costco这个模式难在什么地方?因为它不挣钱,所以也融不到钱。在某次金融危机的时候其实已经快关门了,公司卖给一个VC了,今天创始人在公司是没有任何股权的。

  但是这个创始人还在公司管理,他的梦想就是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他根本不在乎公司是不是自己的。他用了15年的时间才让美国人民相信Costco,因为大家都觉得无奸不商嘛,你肯定蒙我了。进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价钱,只要闭上眼睛买,这是一种“信仰”。

  小米要干的,其实也一样。第一,把东西做好。第二,提高效率,很低的毛利率。

  这就是我办小米最大的动力,就是把东西做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