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焦点人物>

让任正非陷入“迷茫”的 不只是华为……(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6-16 19:05:52

  传统的通信行业遭受冲击

  最近通信行业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华为在欧洲云计算领域最亲密的战友德国电信的言论。德国电信呼吁其他电信运营商也一起加入由Facebook主导的电信基础设施项目(Telecom Infra Project,简称TIP),从而逃脱设备商为运营商们设置的“枷锁”。这种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反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信号。

  如同本届美国大选标志着互联网颠覆美国传统政治结构一样,整个通信行业的权力结构和运营机制也已经抵达临界点:互联网革命走到今天,运营商的好日子已经彻底结束,通信设备商从欧美转移到中国也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开源节流的非革命性手段已经用到头了,接下来已经退无可退,除非改头换面,脱胎换骨。ICT产业的权力已从原来的运营商、设备商、IT软硬件企业一端彻底转移到掌控着海量用户的互联网平台。

  运营商需要更激进的自救举措,自顾不暇哪还能考虑设备商的利益?进一步摆脱设备商的依赖无疑是自救的举措之一。华为、思科等设备商的挑战无法回避。当然,事实上设备商早在运营商之前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各种手段另辟蹊径,摆脱对运营商的依赖,甚至对运营商开始了釜底抽薪的运筹,比如云计算和智能手机等。危机面前,运营商和设备商各怀心胎,各奔各路,各找各妈,就是必由之路,狼奔豕突成为新常态。

  几天前,我去看汕头海底光缆登陆站,曾经最高峰的时候,中国带宽出口的60%在这里。可是现在其他地方开始建设的新的光缆,带宽一下子就提升1000倍。意味着原有的优势可能一夜之间迅速消失殆尽。现在亚马逊、Facebook等公司,不但自己做服务器,自己做路由器,自己做交换机,自己拉光缆。主要理由还不是因为考虑成本因素,而且因为传统设备商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云计算最新的需求。这是运营商和设备商最大的噩梦。云计算时代,需要全球的数据和服务高度同步,要求的带宽时延非常苛刻,运营商传统光缆的标准很可能就满足不了。也就是说,运营商和设备商传统的商业模式失效了。

  2015年,亚马逊云计算不到100亿美元,今年收入规模应该在150亿美元以上,3年左右就可能达到500亿美元以后。可以想象,届时运营商、设备商以及传统IT企业的日子一定会像今天的报纸杂志一样,进入断崖式滑坡。运营商作为管道服务商,还有一定的空间,能够继续混口饭吃,毕竟各国运营商还有各种政策和资质的壁垒。但是,曾经当家做主,吃香喝辣的日子从此就要结束。

  目前运营商只是增长,这只是第一阶段,还不算太苦;接下来第二阶段就是整体收入开始下降,但是利润还有,日子总还可以过;真正悲催的是第三阶段,直到原来的利润没有了,必须大幅度裁员,图生存。

  总之,可见的未来,苦日子后面有得慢慢品尝。而基于运营商之上的设备商,在痛苦传递的链条之中,无疑首当其冲。

  华为战略运营的真正危机

  回到华为,深入其未来图景,我们就会发现,华为确保未来安然无忧的战略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今天再好的表现,再高的利润,都无法成为未来的买路钱。而华为的危机和焦虑主要来自于自己一贯业务模式的强烈的路径依赖。华为今天的巅峰时刻并不是因为商业模式完成重大创新带来的,而是因为全球通信设备从高成本的欧美全面转移到中国为主的亚洲,华为成了最大的承接者。这当然也是非常好的事情,起码在面向未来的转型上,比欧美企业多了一个宝贵的缓冲带。但是,残酷的转型那一天迟早要到来。这方面华为准备好了吗?

  考察全球和历史,我们可以说,华为今天的战略本质上并没有超越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思科和朗讯。那时候,思科和朗讯的管道战略就是全球互联网进程的总导演。思科一度冲上了全球最高的市值,而拥有神话一般的贝尔实验室。无论是比技术实力,还是产业领先性,以及资金实力,还是当年引领互联网浪潮的战略思想高度,今天的华为都还真正难以匹敌。而朗讯早已经被廉价转卖了好几道了,命运凄惨无比。要知道,即使今天在华为面前黯然失色的思科,每年的纯利依然超过100亿美元,远超华为。思科手头的现金储备高达635亿美元,几乎占其市场价值的一半,PE值只有14倍。这代表了最理性的投资者给这个行业的未来给出的估值。

  最关键的,华为今天并没有拿到未来的船票。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业务,三条业务线你追我赶全面开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华为再强大的技术储备,再丰富的产品线,再庞大的业务规模,都不能否则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华为迄今还没有一项真正可以统治全球产业界的核心技术,没有形成一个可以汇聚和直接掌控全球十亿级用户的平台。而当下无论是苹果的iOS和应用商店,谷歌的安卓系统,Facebook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及亚马逊处于全面爆发阶段的云计算,都已经稳稳拿到了下一个十年高科技第一阵营的入场券。

  另外,我们不得不说,华为的一枝独秀的地位很多程度上是BAT发展暂时陷入调整期,尤其是BAT因为过去缺乏全球化的魄力和胆识,使得今天全球化全面受阻,陷入了战略性的被动。否则,如果BAT战略得当,能够继续前些年那样的高歌猛进,那么今天早就远远把华为等甩开去了。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因为BAT们的低迷,造就了今天华为一骑绝尘的表现舞台。如果BAT能够像Facebook和亚马逊等美国互联网巨头那样保持创新,那么,华为能够表现的空间就不可能如此开阔。

  最近吹捧华为的一条理由,就是说今天BAT三家收入的总和还不如华为。可是,要比收入,华为的收入只有中移动的一半,更是只有中石油和国家电网的十分之一。你要是比较一下BAT的市场价值和利润,以及每年的真正比例,尤其是掌控的海量用户,就会发现BAT收入的含金量和未来增长空间,与卖设备和产品的华为是无法简单比拟的。当然,最大的差异在于,面向网络时代深不可测的未来,无论今天的BAT有着如何的缺点与不足,BAT都是最早握有了航向未来的船票的人,而华为目前的票,只有短途票舒适的头等舱,并还没有拿到真正长途的船票。

  结语

  居安能思危,居高能谦卑,这就是任正非与众不同的独特智慧。但是,即便如此,这些特质护卫着华为走到了今天的高度,抵达了前方没有对手的境界,但是,这些依然不能成为未来成功的保险。所以说,任正非的迷茫,既是处于应对当下外界的喧嚣,更是面向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只要这样,华为的未来才可能豁然开朗。(21世纪-方兴东)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