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宁的转型和盈利问题,我觉得,很多人是戴着变色镜看苏宁。在苏宁转型过程中,有些人说,传统企业不能转型互联网,你没有这个基因。但是苏宁从创业初期就搞信息化,构建跨地域的企业专网,在企业内部建立私有云的共享管理模式,苏宁从骨子里有互联网的基因。苏宁从传统零售转型到互联网零售,一些人又用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估值苏宁。殊不知伴随着互联网零售模式的转型,企业的盈利结构也必须要变。
记者:盈利结构该怎么转变?
孙为民:过去,传统零售讲规模经济,规模越大议价能力越强、毛利率越高,企业盈利空间越大。但是,互联网时代不是这样的,有太多的以小博大的竞争,企业必须面对。原本合理的毛利率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与此同时转型投入则是加大的,因此企业盈利下降是正常的。这表明,我们的竞争力是强的。
伴随转型后的成熟发展,我认为,苏宁毛利率完全有可能提升。互联网零售新的盈利结构,应该由这几个方面构成的。首先,通过自己的数据反向驱动订单设计再加上金融服务等叠加起来,形成产品价格不高也仍有较高的毛利,我们的个性化定制、众筹等产品占比越高,竞争能力就越强,通过这些方面获取新的利润。其次,以服务带动增值。利润的构成要更多来自于平台服务,来自资源的社会化共享。比如,我们的物流能力要全面转化成为供应商、商户服务的平台。依靠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数据服务,以及各种各样云服务,这些传统业务里面从未有过的、想也想不到的东西可能成为互联网零售企业的盈利点。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苏宁进入很多新领域,动作也很大,比如进军超市、搞足球,大致是怎么样的规划?
孙为民:对苏宁控股集团来说,已经形成了新的五大产业布局。除了商业,与之关联的商业地产苏宁置业一直在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板块,我们把PPTV放在里面,包括互联网视频、影业、院线、体育等。另外,还设立了金融、投资板块。总的来说,五大产业还是资源的协同。
从苏宁云商内部看,超市类目是品类扩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手段除了自营,还有平台招商。苏宁超市的快速发展,使我们从万亿规模的家电销售市场直接闯入30万亿规模的大零售消费市场。
记者:从2015年的商业景象看,电商对于实体的冲击比较大,很多大的连锁开始关店。结合苏宁转型经验教训,你觉得,零售的实体店下一步要怎么应对竞争?
孙为民:我觉得实体零售,要先死后生。一是原有的零售模式要死。国内很多实体零售商是在做场地的经营,而实际上,零售商是一定要做好商品经营。二是过去的业态要进行优化,要在互联网时代创新线下模式。互联网渠道进来以后,对各种业态都是一次洗牌,应考虑业态怎么取舍,进行新的优化升级。而从生的角度讲,只要真正实现以顾客的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线下有的是机会。一方面,实体店面可以给顾客更多的对产品服务的感知体验;另一方面,实体店的优势是贴近顾客,越是贴近顾客响应速度就越快。做个性化服务,做快速响应的服务,生意就做得越好,未来实体店一定要掌握互联网的工具,同时又做有效半径的服务生意。(经济日报记者 崔书文 周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