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非银行支付发展坚持走规范和创新之路

来源:金融界 时间:2017-04-13 06:25:10

  历史经验证明,新兴产业(爱基,净值,资讯)的发端都是从改进和创新服务、填补和发现需求开始的。非银行支付行业从出现到兴起短短十年多时间,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提供了全面、便捷和安全的场景化和专业化支付服务,成为现代支付的有益补充,成为广大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助手。从支付服务的体验性、覆盖率、安全性、成长性、创新活跃度等指标来衡量,非银行支付进入快速成长和趋于稳定的时期,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应不断突显。

  非银行支付快速发展,便利了百姓生活,提升了经济活力

  近年来,我国非银行支付市场快速发展。2016 年,支付机构共完成支付业务(包括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受理业务,不含预付卡发行)1854.76亿笔、119.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06%和87.58%。这一连串直观的数字,看似冷冰冰,对百姓来说却是热乎乎的感受,街边的包子铺,转角的便利店,社区餐饮店,用手机扫扫码就能支付;缴个电费、充个手机话费,还个信用卡账单点点手机都能完成,基本覆盖了百姓生活的大部分场景。这种便利的体验在90/00后消费者来说可能觉得理所当然,但是对于经历过跑网点、各种排队和带现金、找零痛苦的70/80后消费者来说,点点手机是一种幸福。

  从全球范围看,我国非银行支付发展比较快,比较好。当主要发达国家处在银行卡支付时代,我国已经逐步迈入无卡支付时代。在支付便利性、普及率以及创新动能上处于全球领先位置。金砖四国中的印度,近期废除大额现钞,推出国家支付二维码,大力推动非现金支付,除了打击地下经济之外,也是看到了电子支付在活跃经济、刺激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非银行支付用便利和效率服务千家万户和千行百业

  很少有像非银行支付这样一个产业,能够渗透到数以亿计的百姓生活的场景,改变了百姓的支付和生活习惯,通过资金的转移来反映和促成经济交易活动。这样的服务规模和效率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其产业价值和经济贡献无可估量。

  非银行支付在推动无现金社会“最后一公里”方面发挥了显著而广泛的作用。网络支付其便捷性更强,更适合小额、高频支付,在几年时间成为几乎与现金同样普及的支付工具,减少了时间、交通以及网点设施等成本,同时,规避了现金难以追查的弊端,提高了经济运行透明度。

  非银行支付利用专业化的支付服务能力,服务企业的现金管理和财务结算服务,推动企业资金运转效率提升,特别是在商旅、教育、医疗以及供应链结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商户类企业,发挥了客户引流和营销的作用。电子支付的便利性影响到消费者决定是否要在门店进行消费。对于门店来说,新兴非银行支付简化结账流程、加快结账速度,减少了门店现金管理的成本,同时有针对性地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如营销、积分管理以及存货管理等,为门店服务带来新的附加值。

  非银行支付是整个互联网生态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没有类似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支付服务,直播经济,内容付费、以及共享单车、众筹、众包等共享经济都无法低成本和大批量解决支付闭环的问题,从而无法如此快速大规模兴起,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了很多便利和乐趣。而现在支付的便利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便利和乐趣的重要部分。

  非银行支付对于受理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受理终端机具成本的降低以及兼容性的提升,再辅以市场的大力开拓和补贴等优惠措施,近几年,受理商户数量直线增长。2016年,联网的商户达到2067.2万户,是2013年底的2.71倍。特别是中小商户、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商户等享受到了支付行业的发展成果,纳入了全国统一的支付服务体系中,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大进展。

  非银行支付在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产业延展度方面取得积极成果。部分支付机构把支付与公益相结合,利用小额支付便利,建设公益圈,聚沙成塔,以电子支付推动网上捐款和互联网公益,用以助学、扶贫等公益事业,在2008年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部分支付机构把支付与绿色环保相结合,上线碳账户,支持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部分支付机构把支付和信用相结合,通过支付积累信用值,获得各类便利,引导社会公众树立信用意识。

  夯实基础,规范经营,行稳致远,推动非银行支付健康有序长远发展

  支付涉及金钱,关系每个主体的切实利益,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但同时由于非银行支付发端于市场和百姓需求,又是一件非常生活化的服务。这种对支付的双重属性,要求支付机构更加强调场景化,要求支付服务可以随时调用,让消费者爱用,习惯用到最后离不开。同时,更要求支付机构在资金的安全上做到严格管理,全程掌控,确保资金按时、安全和正确送达,使消费者和监管层放心和安心。

  支付服务的根本在于其安全性,各种创新形式的支付服务均应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支付效率。非银行支付以新兴支付方式为主,其安全性问题主要涉及到资金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方面。从行业的发展看,非银行支付市场经历了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的历程。随着市场和消费者逐步理性和成熟,支付的便捷性已得到极大提升,而支付安全和规范成为市场发展的痛点。特别是随着非银行支付的高速发展,暴露出风险问题,如客户资金被挪用、信息被窃取,电信网络诈骗时有发生。部分支付机构内控薄弱,部分机构为抢占市场和应对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管理标准,形成行业安全管理的“洼地”,部分机构的业务系统建设投入不足、应急措施缺失,系统中断、数据丢失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在人民银行监管和引导下,支付机构的经营理念逐步发生转变,更加重视支付安全和行业的社会责任,逐步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大风控,积极主动地防范风险,并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事件。推动规范、诚信经营,加强支付风险的监测,严格对商户的管理,主动整改严防资金“二清”等违规行为,严禁为违法商户和无证经营支付机构提供支付通道,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通过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当行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支付机构逐渐意识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既是企业社会责任,更是商业利益所在。很多支付机构升级了消费者投诉受理系统,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建立了反诈骗监测,及时为受害者挽回资金损失,建立了账户紧急止付机制,引入了账户安全保险产品和资金损失先行赔付的机制。同时,着力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推动消费者支付安全教育。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