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无人机大军已覆盖海陆空 未来物流尽在掌控(2)

2017年08月11日 09:58:36  来源:联商网
 

  无论是天上的母舰、地上的汽车、火车,还是水里的船舶,这些都是可移动的。

  在今年6月下旬,亚马逊的专利显示要制造一个“配送塔”,塔是一个多层建筑物,一层是进行传统的卡车配送,一层以上的部分就相当于一个“多层次的蜂巢(Multi-level Beehive)”,无人机可以自由进出。

▲亚马逊“无人机蜂巢”(图片来源:亚马逊专利)

  这里,亚马逊就解决了“从哪里装货”、“从哪里起飞”和“送到哪里”的问题。

 
 

  2、无人机的配送问题

  传统的配送方法是放到顾客门口,亚马逊在2016年12月7日为一位英国顾客配送了一个Amazon电视盒子和爆米花,总用时13分钟,这就是通过无人机将商品放置在地面特定位置上——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然而,从空中到地面,这是需要消耗能源的——不然就是“机毁人亡”的自由落体了——亚马逊当然是希望能以尽量少的能源消耗实现最高效的配送。

▲以“降落伞”的形式为用户配送(图片来源:亚马逊专利)

▲降落伞的具体配置(图片来源:亚马逊专利)

  于是,在5月底,亚马逊爆出的一项无人机专利显示,亚马逊的无人机会在一定高度“放下”商品,然后商品在自由落体的过程中会打开一个小型降落伞,最终到达指定位置。

  有趣的是,这个小型降落伞上还可以装饰一下,印上广告、二维码等内容。

  这里,亚马逊就解决了“如何配送到手”的问题。

 
 

  3、无人机的回收问题

  配送完后,无人机如何回到亚马逊也是个大问题。

  从母舰下来的无人机会飞回附近的亚马逊配送点——毕竟再飞回母舰已经是不现实的了,这也意味着母舰只能作为无人机配送的起点,而非终点。

  此时再考虑到配送点一般都很远,于是在此过程中的成本也就被无形之中拔高了——也许未来能通过亚马逊的线下店铺,包括刚刚收购的全食超市,实现回收。

  另一方面,8月份这个最新专利也提供了解决方法,那就是无人机飞回附近的亚马逊汽车、火车、轮船上,这样不仅降低了回城距离,还可以对无人机进行充电和再次装填,实现反复利用,其安全更高、成本更低、复用率更高。

▲无人机可以在汽车内得到维修和充电(图片来源:亚马逊专利)

  这里,亚马逊也就解决了“如何回收无人机”的问题。

  基本上,从这几个专利来看,理论上解决了无人机配送最核心的问题,然而依然也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包括无人机的安全问题,比如飞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坠毁时可能会砸到人等,同时不得不提的还有法规问题,包括能否在大型城市使用无人机等。

  专利已经有了,想法也画成图了,如何真正落地实施,还是需要时间的。

  (作者 王子威)

(责编:晴天)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