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义:不融资不上市 2元产品坚持32年(2)

2017年04月05日 09:33:23  来源:创业邦
 

  保证产品质量,秉持薄利多销原则

  王守义极为看重产品品质。这些年,他一直坚持改进产品,融合国内各民族、各区域饮食的风味特色,使“十三香”的配方完成了专业调味的最终定型。在“十三香”的原料里,其中花椒来自四川,白芷来自浙江,胡椒来自海南,草果来自云南,大茴、桂皮来自广西,砂仁、山奈来自广东,小茴来自甘肃,山楂产于河南……

  同时对供货商采取“分承包方评定制度”,每年考核评审,只要不达标,就坚决取消供货资格。从外购原材料的遴选到产品的检验,王守义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标准工作程序。特别是在同行业中率先使用电子配料工艺,有效克服产品批量差异问题,并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采用计算机应用管理,一举将延续几百年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变成能够连续机械化作业的大工业生产。

  品类虽单一,但稳步发展,不盲目扩张,不搞资本运作

  企业做大了,很多公司可能都考虑如何多元化发展,增加竞争壁垒。而王守义十三香30多年都坚持做单一产业型企业。其实,他们也尝试过,只不过最终失败了。

  2009年6月时,他们宣布进军餐饮业,计划在全国开500家豆捞店,推动调味品的销售,实现餐饮和调味品的双向增长。

  但没过多久,新开的几家豆捞被迫关门,企业投入的几百万打了水漂。这也就断绝了他们多元化发展的念头。

  无论是购买设备还是扩建厂房,王守义从没想过上市融资的想法,现在的董事长王银良回忆说,只要子女一提上市,父亲就说,“上市是圈钱”。为了让企业专注做好调味品这一个品种,王守义甚至留下遗言,“不准公司多元化发展,也不上市,不玩资本运作,更不准家人做房地产生意,挣惯了快钱,就不会再安心做实业了。”

  长期保持良好的现金流,不贷款、不融资、不赊欠

  自成立以来,企业从未向外借过一分钱,完全是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就连2015年以来,投资兴建新型现代化厂房和引进设备,所需8亿元资金也完全属于自筹。

  据知情人透露,王守义十三香几乎没有进行什么资本运营,没有对外做过担保,不贷款、不融资、不赊欠,但人家同样也不缺钱,现金流非常充足。

  注重商标专利保护

  王守义十三香火了后,市场上什么“王守真”“王守仁”“十六香”“十八香”等仿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为了把这些产品驱逐出去,早在10年前,王守义父子就富有预见性地将“十三香”和“王守义十三香”注册成产品商标,先后申请了46项外观专利,推向市场。

  其实,王守义真正大火英国是十三香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广告,而王守义本人相当低调,即便在如日中天的时期,也从没接受采访。

  他的主要精力大部分都放在员工的身上,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进了十三香的门,都是一家人。”

  虽然王守义已经去世了,但他这种精神却深深地影响着十三香的员工。

  今天,十三香大盘鸡、麻辣十三香小龙虾...都是中国餐桌上非常熟悉的美味佳肴。

  相比于其他企业,像王守义、老干妈这种典型的单一企业,或许很多人看不上,但他们依然能够做到10亿级别规模以上,而且业绩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真是企业之典范!

(责编:晴天)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