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设计师:今年成功发射四颗新一代北斗卫星
据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北斗系统提供区域服务近3年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检测评估的结果表明,系统的服务性能满足实际指标要求,尤其是在北京、上海以及低纬度地区,定位的精读更高。
他透露说,根据北斗系统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北斗全球系统工程建设正在抓紧推进,2015年连续成功发射了四颗新一代北斗卫星,采用新型的导航信号、新技术体制以及装载着精读更高的原子针,正在按照计划开展在轨测试。
杨长风还表示,根据北斗系统全球计划,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初始服务的基本能力,到2020年形成全球的服务能力。此外,北斗系统还在增强系统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的原则,联系交通运输部、地震局、气象局、测绘地理信息局、中科院、教育部以及军队的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开展北斗地基增强的工程建设,按照计划安排,2015年底有望完成网络建设,提供基本服务。
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在杨长风看来,北斗系统积极增强系统建设,必将为北斗的跨界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目前,北斗产业初具规模,已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北斗产业链,第一代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核心技术产品,性能价格比已经接近国际水平,销售量已突破了千万规模,功耗更低、体积更小、性能更优、集成度更高的新一代北斗芯片已经突破了关键技术,即将投放市场,可以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等方面的应用需求,高精度的板卡、天线等产品已在国内市场上占领了相当份额,改变了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他表示,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产业联盟、北斗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北斗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已成为国家北斗产业发展的缩影,上海地区的北斗营运企业众多,遍布北斗的芯片、板卡、整机和应用服务的多个环节,产业链完备,整体竞争力强。2013年,总装备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批准启动北斗卫星导航长三角区域的示范工程,目前工程进展良好,已进入了收尾验收阶段,这对促进上海地区北斗应用发挥了引领的带头作用。
院士:要跟GPS抢国际市场
“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和产业化正处于一个黄金时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说。
中国成功发射第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沈荣骏解释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为北斗系统的建设和产业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过程当中,北斗产业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上海有像航天八院、交通大学、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等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和著名高校,还有一大批具有相当强竞争实力的企业,相信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为北斗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大国,没有自己的导航系统,恐怕是不行的。伟大的事业绝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所能够完成的,要举全国之力,GPS(全球定位系统)是30年前开始的,现在已经占领了大部分的国际市场,要从这里面抢回市场,还要开辟到“一带一路”,要费很大的力气,“我们有14亿人民作为基础,这已经很大了,但是还不够,还需要扩展到欧洲、太平洋、印度洋,这样才能把我们北斗的应用范围真正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