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消息称乌“南方”设计局正在和被怀疑是中国的买家进行秘密谈判,内容或涉及导弹的技术转让。“南方”设计局曾经生产过R-36M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18“撒旦”,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范围为16000公里),导弹的技术资料文件至今仍在该设计局保存。
在巡航导弹领域,中乌间也有不少类似的猜测,俄罗斯就曾指责乌克兰偷偷向中国和伊朗提供了12枚可携带20万吨当量核弹头的空射Kh-55巡航导弹,与美军的BGM-109B“战斧”巡航导弹很接近。有些外媒认为中国推出的长剑-10巡航导弹可能就是在Kh-55巡航导弹基础上研发的。
在雷达领域,中乌也有过密切合作。2000年到2002年,乌克兰黄玉设计局共生产76套“铠甲”雷达,其中50套卖给俄罗斯和埃塞俄比亚,本国装备22套,还有4套 不知去向。最后,乌克兰承认将其卖给中国。随后,美国要求乌克兰提供向中国销售“铠甲”雷达的合同及相关资料,遭到乌方拒绝。
中国进口的野牛气垫船
而中国的“中华神盾”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据称可能含有乌克兰量子所的技术。而乌克兰提供的中央数据处理芯片更解决了中国芯片价格昂贵的问题,据估计,乌克兰的帮助下该芯片成本仅需几千美金,而之前是几万美金。外媒多次宣称“中华神盾”能效监控F-22、B-2等隐形战机的行动。
乌克兰还曾经向中国转让了舰载战斗机的原型机T-10K-3,中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歼15战机。在2006年10月,中国就派团前往乌克兰,讨论了乌克兰帮助中国培训航母飞行员的可行性。此后,中国工程师、飞行员、海军技术专家就开始频繁的访问“尼特卡”舰载机训练中心。
中国海军青海湖号补给舰
乌克兰经常充当俄军售的“售后服务”。比如在“基洛”级潜艇的维护技术上就是如此,中国希望维修工作在本国进行,而俄罗斯则要求将这些潜艇送回其国内维修。由于双方的分歧长期未得到解决,2009年左右,中国通过从乌克兰获得的技术资料,逐步摸索“基洛”级潜艇的维修。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苏-27配备R-27R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需要升级,基辅雷达厂就为该弹设计了9B-1101K半主动雷达引导头。据称中国有超过150枚该型导弹被运到乌克兰升级。此外,乌方为R-27ET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设计的AZ-10导引头也获得了中方青睐。
中乌军事合作从最初的引进人才、购买产品,开始向合作开发模式转变。小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乌在歼20、运20的动力系统(虽然现在是俄发动机)、火箭及导弹技术、雷达及舰艇动力系统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并将不断的带给我们惊喜。
除瓦良格外,最受关注的乌对华军售产品是中国向乌克兰的“海洋”造船厂订购的两艘野牛级气垫登陆艇。该型艇满载排水量535吨,最高航速60节,最多可载3辆40吨级坦克。由于采用全封闭货舱,适合岸到岸的快速输送且具有一定自卫能力,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其对中国海军意义重大。
由于该艇是俄“金刚石”设计局设计的,这项合作一开始就受俄阻挠,俄拒绝提供主推进燃气轮机等关键部件。克里米亚入俄后,更传出“海洋”厂已归俄,合同需重签的消息,不过前些天乌驻华大使曾出面辟谣,称“海洋”厂并没有建在克里米亚,野牛气垫船供应合同仍由乌方面履行。
不过,论起中乌军事合作涉及层面最深、成果最多的领域,那无疑当属在武器动力系统,特别是发动机方面的合作。1989年后美国及其盟国对华实行禁运,中国无法继续引进舰用的LM-2500燃气轮机,情急之下于找到了乌克兰,于是1993年乌方对华出售10台UGT-25000燃气轮机,并转让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