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事贵族集团在努尔哈赤时期首先推行“以满治汉”政策,而后调整为“以汉治汉”,直到康熙八年(1669年)才明确地说:“满汉大小官员,职掌相同,品级有异,应行划一。”
这些人又甚为贪财,刻剥聚敛以供歌舞酒宴之挥霍。有一名总督犯罪,朝廷钦差大臣审问。案件中有一个妓女,她在受审时也与犯罪总督同跪一堂。当时人们认为,此事必传为千古笑谈,不只是有失体统的问题了。”
妓女(高官情妇)与高官同时出庭受审,对现在来说,是很正常的现象,体现司法公正精神。在古代的等级社会里可不得了,即便是犯人也要分等级。总督今年有罪,明年可能官复原职,如上节提到的孙嘉淦。但妓女就是妓女,就算明年被宣布无罪,明年的身份还是贱民。所以,满族高官既没有全面接受汉族文化的礼义廉耻观念,更没有相应的处理政务能力,而没有能力再占据要位必然会导致汉员的不满。汉员的不满溢于言表,将满族高官的无能当政治问题来评点。仍是在雍正朝,一位职任陕西粮储道的道员,名叫杜滨,就借他的上司、满族巡抚西琳办公室有裁缝同在的现象,专门给皇帝写信:“巡抚西琳每接见属员时,总有两位裁缝在场。对于陕西省有关道员级官员对长官行礼或对答,此二人就像没看见似的。对于官员们讨论的各种问题,此二人也一一听闻。大小官员,对此现象均表示惊骇。”
等西琳去职之后,又来了一位叫武格的满族巡抚。此人水平更差,所有公务均交书办处理。所谓书办,就是衙门里没有品级的文职人员,或曰一种“有文化的临时工”。
杜滨又盯上了武格,给雍正皇帝写了举报信,信中说:“新任巡抚武格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审理原清涧县令私自增加农民负担的案件。他当堂只说了一句话:你要如实招供。后面的审问就全由书办负责了。后来,书办说此案尚有难以落实与查证之处,巡抚武格就点头称是。”
连续两位满族巡抚被一位职务并不高的汉员盯上,让雍正又气又恼。人家汉员所举是事实,不好找碴儿报复,况且满族高官确实太无能,长此下去也不利于大清江山稳固,所以他就批示杜滨两次递交奏本所反映的问题写道:“西琳被人如此参奏,返躬自思,何颜立于天地之间耶!朕所用满洲外省大臣中多无耻不廉,器局狭小,其所以然之故,朕实不解。满臣之颜面,被尔辈一二丧尽天良之人坏尽矣。朕除愧恨之外,复有何谕!”雍正的话虽是激烈,但总有包庇之意,即只说一二之人如西琳与武格者,而不说是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