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精英大搏杀
中国军事走向现代化,黄埔是个重要的裂变之源。将这一历史独特风景作浓笔描述,不仅将引来许多有趣的历史镜头、激宕的历史剧幕的展现,更将引发深刻的历史反思与启示。民国史专家王晓华所著《黄埔军校的将帅们》,全面再现了现代中国历史上一个奇特的历史特征和一道别致的风景:铁血黄埔的传奇军魂军史。
七里坪之战
1932年6月开始,蒋介石亲自指挥50万大军,对鄂豫皖红色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这可谓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场黄埔精英大搏杀。校长蒋介石亲自挂帅,排出最佳阵容:
胡宗南(黄埔一期),第一师师长;
黄杰(黄埔一期),第二师师长;
李玉堂(黄埔一期),第三师师长;
徐庭瑶(黄埔一期),第四师师长;
蒋鼎文(黄埔一期),第九师师长;
李默庵(黄埔一期),第十师师长;
李思愬(黄埔一期),第八十师师长;
蒋伏生(黄埔一期),第八十三师师长;
俞济时(黄埔一期),第八十八师师长;
汤恩伯(黄埔入伍生大队长),第八十九师师长;
陈继承(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第二纵队指挥官。
与之对阵的鄂豫皖红四方面军:
徐向前(黄埔一期),总指挥兼红四军军长;
曾中生(黄埔四期),红独立第一师师长;
倪志亮(黄埔四期),红十师师长;
陈赓(黄埔一期),红十二师师长;
蔡升熙(黄埔一期),红二十五军军长;
旷继勋(黄埔一期),红二十五军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