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刚经过整编,林彪升任为红一军团军团长,成为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与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构成了红一方面军的两大主力。为了加强这支红军主力的领导力量,中央又调聂荣臻为政委,陈其涵为参谋长。这两人都是从黄埔出来的,聂荣臻与林彪有师生之谊,而未来的共和国上将陈其涵则担任过黄埔军校少校中队长,后转到地方上工作。蒋介石一直没有忘记他,大革命失败后还从南京专门写信给陈其涵,邀他担任侍从室主任,这可是非同小可的诱惑,但陈其涵却不为所动,冷冷地拒绝了。
红一军团下辖的两个军分别是红四军和红十五军,主要领导人也大都是黄埔同学。红四军军长王良是黄埔六期生,参加过秋收起义,只是不久前在漳州战役中牺牲。而该军政委罗瑞卿则是王良的同班同学。红十五军军长黄中岳虽不是黄埔出身,但该军的政委却是正宗地道的黄埔一期生左权。他们也盼望着和陈诚交手,试一试孰高孰低。
林彪却很谨慎,保持着低调。两道浓眉紧锁,满脸阴云密布。林彪的老部下黄永胜回忆打陈诚时说:“那时部队求战热情很高,但林总却常说他下不了决心,因为我们过去对付的都是国民党杂牌军,十一师才是蒋介石的精锐中之精锐,是王中王。许多人都不服气,争着要打十一师。后来我们才懂得,林总用的是激将法。”
把部队的火气煽旺了,林彪这才吐口,说是先拿五十二、五十九师祭旗,打赢了才有资格打十一师。此语一出,红一军团上下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开打。
两军对垒,各展手段,陈诚也不是浪得虚名,行军布阵极具章法,部队首尾呼应,左右照顾,红军竟一时无懈可击,寻不出破敌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