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瞭望>

国民党在抗日战中的三个危机时刻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10-23 18:34:33

  第一个危机时刻是淞沪战败、南京沦陷,国民党高层多数主和。淞沪抗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中国政府调集了75万军队迎战三个月——中国政府拿出了当时所可能调动的全部力量,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在上海与日军血战,由于决定仓促,指挥无方,形成溃败。日军违反军事常例,血战之后并不休整,火速进攻南京,12月13日占领南京,中国的首都沦陷。

  12月15日,国民政府召集高级干部会议,会上主和、主战两派激烈争吵,大部分国民党高级干部主和。汪精卫本来对抗战就信心不足,此时站出来,要求以第三者的身份出面组织新的政府,与日本人谈和。

淞沪会战

  居正、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纷纷批评蒋介石,要求和谈,居正甚至对蒋介石说,你不敢在条约上签字,我代表政府来签。蒋介石予以拒绝,坚持迁都重庆,继续抗战。此为中国抗战的第一个危机时刻。

武汉沦陷

  第二个危机时刻是1938年武汉沦陷。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将主要的行政和军事机构迁到武汉,为迁都重庆做准备。汪精卫对抗战失去信心,1938年底从重庆 逃到昆明。到了昆明,汪精卫和云南省主席龙云交了底——“我要组织第三势力”——也就是联络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西南各省,成立一个以汪精卫为首的新政府,与日本人谈判。

  当时汪精卫联络了一些人如云南的龙云、西康的刘文辉,还有一些广西、广东的军事首领,例如张发奎。汪精卫出逃不仅仅是作为国民党副总裁的背叛,而且还想带动云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这五个省都投降。实际上,当时山西的阎锡山也产生了动摇,曾派人与日本人秘密接触,想要和谈。这些军事将领虽然动摇,但仍然身处抗战阵营,他们的决定要视抗战的情势而定。1938年的年底到1939年的年初,由于汪精卫的出逃,广州、武汉的失陷,中国的抗战面临着第二个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刻。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