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面临的第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是1944年日军进攻贵州独山。1944年,日本人为了打通中国大陆的交通线,发动了一号作战。
一号作战在中国近代史称之为豫湘桂战役,中国军队大溃败,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一直打到贵州的独山。美英苏等大国驻重庆的大使馆都很紧张:苏联大使馆准备撤退,美英苏大使馆都准备安排侨民撤离重庆。重庆面临空前未有的紧张、慌乱的局面。日军进攻贵州独山
美国的魏德迈将军建议国民政府再次迁都,从重庆迁到昆明。中国政府则表示与重庆共存亡,不再考虑迁都事宜。国民政府一方面安抚驻华使馆,让他们镇定,不要撤侨,另一方面调集部队,准备以乌江为前线保卫重庆。这是中国抗战的第三个危机时刻。
此外,杨天石先生还介绍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两国国力的对比:战争爆发前,日本年工业产量是60亿美元,中国仅仅才13.6亿美元。钢产量方面,日本年 产量580万吨,中国只有4万吨;石油产量上,日本年产量是169万吨,中国仅有1.31万吨。日本一年可生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 330辆,汽车9500辆,年造舰能力为52422吨。而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飞机、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的生产能力。日本战前的总兵力是448万人,中国的总兵力是200余万人,日本当时的作战飞机有1600架,中国仅有223架,日本的舰艇285艘,中国仅有60余艘。中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军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