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各国垂直起降战斗机 中国已研究40多年(5)

来源:米尔网 时间:2015-03-26 13:34:54

  在这么多方案中,二战前着名的法国飞机设计师米歇尔·威博特在50年代构想了这样一台发动机:将发动机主轴延长,驱动四台可以倾转的离心式压缩机,产生垂直升力,主发动机喷口也用百叶窗导流板,将剩余推力用于垂直起落。由于当时法国醉心于立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设计,身处“体制外”的威博特,其发动机方案自然也没有被本国的研制部门采纳,最终辗转落到了英国布里斯托航空发动机公司手上。随后英国霍克公司与布里斯托航发公司在这一方案上进行合作,生产的发动机定名为BE.53,就是着名的“飞马”发动机,而这款发动机也成为了后来“鹞”式战斗机的动力。飞马发动机示意图但英国皇家空军从一开始就是把“鹞”式战斗机作为过渡性的应急之作,最终目标依然是超音速垂直起落战斗机,所以很早就开始研究“鹞”式的后继方案。但这些方案,有些达到具体设计阶段,有些也只是初步概念;原本只是作为过渡方案的“鹞”式战斗机,却成为了一代名机。

  飞马发动机示意图

  Hawker-Siddley P.1216 方案,重点在于超音速,格外长的尾撑用于平衡全机重心,主发动机的向量推力喷口可以布置在重心附近

  BAe P.1214方案的三视图

  中国历史上也曾研制过垂直起降战机。1968年7月11日,空军向军委办事组和国防科委上报了 《关于三五期间我国飞机发展问题的建议的几点意见》。其中就明确提出要尽快解决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的问题。随后,六院根据空军的指示,下达了短距起落战斗机的研制课题。1969年初,601所将短距起落喷气襟翼可变机翼飞机列入专题科研项目。但由于技术储备不足,该项目只能列入预研项目。

  1969年3月2日,中苏边境发生了“珍宝岛事件”,中国一下子被推到了战争的边缘。在“准备打仗”的大背景下,601所的这一预研项目便成了高于一切的重点项目,同年9月份就正式下达了型号研制任务,其代号为:“四号任务”,在改进歼-6设计的基础上,设计新的飞行平台。这意味着短距起落战斗机课题预研项目顿时变成压倒歼-6、歼-7、歼-8研制的头等任务,按研制计划要求力争在1971年“七一”上天。

  “四号任务”想象图

  由于受技术、材料、部附件及发动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四号任务”研制进度非常缓慢。1971年“9·13”事件后,歼-8飞机联合指挥部及有关厂、所职工向中央和中央军委写信,指出吴法宪决定停止生产歼-8飞机的错误,并建议抓紧歼-8飞机各种性能的试飞,以尽快实现设计定型。周恩来总理对这封信非常重视,于12月11日将信批转给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等处理。

  1972年3月25日,“四号任务”领导小组召开了第12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四号任务'不列入国家型号发展计划,仍为先期研究的科研项目。”至此,“四号任务”下马,与之相应机构随即撤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中国空空导弹将问世 美日地位动摇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