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开创了新的格局和路线。迈入2015年,中国外交有几个重点方向值得期待。而要唱好几场大戏,需要中国外交的自我超越。
第一场大戏是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从大战略的眼光、用政治艺术的手段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有两个层次上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和日本的话语权之争。现阶段的中日关系,表象上是领土争议问题,背后是国家形象、国际角色之争:即到底谁是亚洲和平的倡导者或者维护者,谁是亚洲和平可能的威胁者,双方围绕着这个问题所做的舆论争夺,实际上是亚洲的领导权和发展方向的竞争。因此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是新一年中日博弈的一个舞台。2015年中国将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中国要力争唱好这台戏。而另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是国际秩序的调整问题。现行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奠定的。其中安全和政治秩序的核心,是五大战胜国构成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想要调整这一秩序,摆脱战败国的不利地位,成为“正常国家”;巴西、印度、德国等战后崛起的国家也想加入常任理事国的阵营。在维持这一国际秩序上,中、美、俄等国有一定的共同利益,但想法也不一样。美国想要维持的是秩序霸权,压制新兴大国的崛起。中、俄、法等国则希望国际秩序向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围绕着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个时间节点,各国对于战后国际秩序的改革问题的博弈将非常微妙。中国在国际秩序的维护和改革上,同样有争夺话语权、创制权和共同领导权的问题。
第二场大戏是“一路一带”战略的落实。
中国一路一带示意图
“一带一路”战略在2013、2014两年,主要是处在概念提出和顶层设计阶段,其中融入了一些重要的外交理念创新,比如正确义利观。中国要去带动一批国家发展,要帮助别的国家,要讲情义和道义,实现互利共赢,最终义和利并举起来。但落实到具体规划上,中国要首先带动哪些国家发展呢?要重点推动哪些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划出了两条线,形成了一幅鲜明的蓝图,构建了一些机制,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等。但是具体钱怎么花、政策怎么落实,需要经济合作项目去落实。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不但要依靠政治逻辑,还要有经济逻辑,让相关国家得到具体收益、愿意参与;甚至还要有社会逻辑,因为即便是互利共赢的跨国经济合作,其真实收益分配在不同的群体间也往往是不平均的,在此情况下还要争取中国国内和相关国家内部大多数民众的争持。2015年,中国需要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框架下,建成一些成功的项目模版出来,让国际上看看中国到底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事情。这样的模版一定要对传统西方式的纯粹资本主义经济合作模式有所超越。通过经济合作或者是对外援助,真正让国外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发展利益,一带一路的大战略才能获得长久和坚实的支撑。同时还要把中国的国家利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平衡好。这是对中国外交更大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非西方的新兴现代大国,真正要超越西方,就要在制度上超越他,这种超越一定是能够更好地带动更多国家和更多民众的发展。因而一带一路战略,也将反过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和外交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