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打算在亚洲最活跃的一个地震带上,深挖一条比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长出一倍、造价高达360亿美元(约2253亿人民币)的隧道。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水下隧道,用铁路连接中国北方两座港口城市。这是个太过离奇的规划。
筑造巨型工程的传统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中国各地,造价动辄数十、上百亿美元、同样雄心勃勃的项目已经上马,比如世界最长的大桥、世界最大的机场以及世界最长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耗资800亿美元的南水北调工程绵延1500英里。中国有筑造此类巨型基建工程的传统。从长城到大运河再到三峡大坝,数百年来,这个国家一直用庞大的公共建设项目展示着非凡的工程技能和经济实力。
伟大的长城
2014年11月,手握重权的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包括新机场和新高铁在内的21个超大基建项目,总投资额接近1150亿美元。
“中国对大型项目的偏好由来已久。”经济学家、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育川说。“它是这个社会的血脉和文化的一部分,是骨子里的东西。工程只有够大,才能对这个国家有影响。”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是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一家智库。
三峡大坝
北京方面正致力于扭转过度依赖政府主导型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建造大型基础设施的计划与这种努力背道而驰。此外,一些经济学家担心中国最终会为巨额债务所累。
“人们应该感到担心,因为这些大型项目中盈利的寥寥无几。”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政治经济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史宗瀚说。
隐藏的利益中国也看到了这类项目隐藏的利益,包括能获得科技领域新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