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要走美国城市化的老路
中国的城市很可能在21世纪成为世界上其他城市发展的风向标,中国大城市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美国城市显得十分落伍。但中国城市发展必须时刻注意投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投入应该着眼于提高居住于城市里的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的核心是人,而不是钢筋水泥,基础设施只有在为市民服务时才是有价值的。
中国不要学习美国的城市化,因为美国人口大量居住在空旷的郊区,这是自私的选择,带来的污染、交通浪费等是难以计算的。
如果中国效仿美国的发展方式,能源需求将成倍增加,因为大量使用汽车和大面积居住能源消耗,将加剧世界能源紧张。
通过紧凑的规划实现交通等多功能共存,这才是城市的最佳状态。上海南京路是一个成功案例,居住区、餐馆、店铺和办公区同处一地。
中国不要走美国城市化的老路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分析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城市现代化研究》。报告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行了分析。
报告称,首先,根据城市化率的高低,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950~2010年期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过度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初级城市化。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和水平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分类标准与发达国家有差别。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分类标准与发达国家有差别。
过度城市化,2010年前城市化率超过80%,城市化大大超前于工业化,约有1~9个国家。
中级城市化,2010年前城市化率为50%~80%,可能有两种情形(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协调,城市化略超前于工业化),约有6~51个国家。
初级城市化,2010年前城市化率低于50%,可能有三种情形(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协调,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约有49~103个国家。
其次,根据最大城市人口占全部城市人口比例的高低,1960~2010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模式:集中型城市化、中间型城市化和分散型城市化。
集中型城市化:最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比例为40%以上,约有27~37个国家。
过渡型城市化:最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比例为20%~40%,约有37~56个国家。
分散型城市化:最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比例为20%以下,约有18~24个国家。
其三,根据大城市(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的高低,1960~2010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可大致分为三种模式:大城市主导型、过渡型和非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
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0%以上,约有2~4个国家。
过渡型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0%~40%,约有15~31个国家。非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0%以下,约有43~61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