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告诉本报,把一些强镇改为市,赋予县级甚至部分市级管理权限,同时人员编制也有望增加,这样一来有利于社会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镇改为市,从规划发展上,就是一个城市管理的格局,有利于城镇化的进程。
彭澎称,从城市化的进程来看,此前镇往往只能改为街道,但街道只是一个派出机构,很多经济强镇有几百平方公里,人口也非常多,街道显然管理不过来。如果将镇改为市,也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一大创新。不仅是广东,其他一些沿海发达省份也在筹划将一些经济强镇改为市。早在2010年2月,浙江温州就提出要努力把5个试点强镇建设成为镇级市,包括乐清柳市镇、苍南龙港镇等。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及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五项任务,其中“建立行政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引起外界广泛关注。
未来或现5级城市
其他一些沿海发达省份也在筹划将一些经济强镇改为市
如果镇级市得以设立,未来中国的城市体系中,将出现5个层级的城市。其中最高层级的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这4个城市为正省级。
比直辖市级别稍低的是15个副省级城市
比直辖市级别稍低的是15个副省级城市,这些城市中,既有广州、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沈阳这些传统的大区中心,也包括了杭州、济南、哈尔滨、长春4个较为突出的省会城市,还包括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这5个计划单列市。这15个城市的四套班子的一把手均为副省级。也就是说,只有10个省会城市是副省级城市,其他省会城市虽然市委书记通常由副部级的省级常委兼任,但这是因为省会城市地位重要才进行的“高配”。至于其市委书记职务本身是正厅级,其任免权限亦在所在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