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甲午情报战:李鸿章欲欺瞒朝廷保全日本间谍?(10)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3-12 10:42:11

  不过,慈禧之主和与李鸿章之主和,原因截然不同。1894年正值慈禧六十大寿。1874年慈禧四十岁时,日本人借牡丹社事件骚扰台湾(详见8月14日本报刊载《琉球失国》);1884年慈禧五十岁时,中法战争激战正酣。两个整生日都没过好,这回她从年初就铆足了劲,要风风光光地大办一场。可日本人掐准了这个节骨眼,慈禧越是不想打,他们越是挑衅。慈禧太后把希望寄托于列强调停,好歹踏踏实实把生日过了再说。

  而李鸿章之主和,则是认清了中日两国海军实力对比后做出的选择。1885年前后,当定远、镇远两艘排水量7000吨的铁甲舰加入北洋舰队时,北洋舰队甚至被评为亚洲海军第一劲旅,但自从翁同龢掌管户部后,海军军费就被一味压缩。

  作为一个对洋务一窍不通的传统士人,翁同龢以为军舰买来,摆在那里镇着就行了。他不明白国际上武器装备更新,几年便是一代。几年的发展停滞,使得北洋舰队徒有吨位上的优势,在火炮和军舰速度上早已逊于日本了。这一点,翁同龢不懂,可李鸿章心知肚明。跟日本人打,并非一定就输,但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肯定无法全身而退。权衡再三,李鸿章还是主和。

  虽然有慈禧的支持,但朝中“主战”的呼声炽烈。为了换掉李鸿章,言官们甚至造了许多不着边际的谣言。给事中洪良奏,李鸿章“志存和局”是因为“其在日本有洋行,有茶山……其不欲战皆以资本在人手中之故”。

  志锐奏称:“近闻李鸿章衰病侵寻,情形甚为可虑”,“每日须洋人为上电气一百二十分,时用铜绿侵满血管,若不如此,则终日颓然若醉”,且“语言时有外误”,举止更多荒唐,以此人主持战事,“大局尚可问哉”?这些传言荒诞不经,同时也暴露出言者的愚昧。对于日本,“帝党”始终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日本“国小民贫”,不堪一击,他们甚至还提出组织沿海船民配合水师直捣日本列岛的建议。

  面对朝中汹涌的“倒李”风潮,李鸿章会袒护与石川伍一案有关的涉案人员,也就不难理解了。可能是考虑到此事干系太大,军机处大臣看到志锐的奏折竟然没有呈给光绪皇帝。这个爆炸性新闻也就一直在军机处档案里沉睡了上百年。

  那么高升号在丰岛海面被日舰击沉,到底是不是因为日军得到了石川伍一的情报呢?多年以来,史学界对这桩公案始终莫衷一是。清人姚锡光所撰《东方兵事纪略》中写道:“倭人间谍时在津,贿我电报学生某,得我师期,遂为所截,我兵轮即逃回威海。于是倭人既掳我操江运船,而逼我在高升船之两营兵降,我将士抵死拒,倭遂以炮击高升船……”

  史学家戚其章认为,这种说法疑点甚多。“贿买电报生的事情就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当时的电报局只收发电码,并不负责将电文译成电码。”当时,天津电报局《寄报章程》中明确规定“凡来去电报,照万国通例本局不能翻查,以防泄漏”。所以,电报生是根本不可能得知高升船起航日期的。

  还有史家认为,与高升号同航的操江号载运的是饷银和军械,必然从天津军械局装运,所以作为军械局书办的刘棻完全可能搞到高升、操江等舰的起航时间。但事实上,操江号既未从天津起碇,也未与高升“同航”。因此,刘棻有能力搞到高升号起航时间和路线的推测,也就站不住脚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