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蒋家王朝的终结:蒋经国如何用独裁结束独裁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2-28 09:35:45

  据说,近二十年来,在“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民调中,蒋经国始终高居第一。台湾《天下》杂志的民调也显示,蒋经国在去世十几年后依然被民众视为“最美的政治人物”之一。虽然,他曾经也有“独夫”的恶称。

  1935年,身在苏联的蒋经国发表了给母亲毛氏的公开信,信中说:“您的儿子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道路,他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他也许永远不会再落入父亲——那个笨蛋的手中,去做一个可怜胆小的孩子。”有人说,这封信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留下了一个沈从文《边城》式的悬念: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如果我们追溯蒋经国在台湾的经历,会发现,蒋经国确实曾经落到了“那个笨蛋的手中”,所以,制造了白色恐怖,甚至远在美国的作家江南也因他而死,不过,他最终还是“离家出走”,作了对父亲的最后一次背离。对此,一些学者评价说,他完成了从“独夫”到伟人的转变。

  亲民的独裁总统

  1979年11月30日,《美丽岛》杂志与“台湾人权委员会”联合向台湾当局申请于12月10日在高雄举办纪念“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遭到拒绝。《美丽岛》杂志决定不理会台湾当局的态度,按原计划照常举行集会游行,并准备了一些木棍,以应付可能进行的镇压。12月10日,集会如期举行,与会3000多名群众情绪激昂,不断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党专政!”等口号。随后,集会群众和警察发生了暴力冲突,运动被镇压下去,双方共200余人受伤,152名参与者以“涉嫌判乱罪”被投入监牢。这就是台湾着名的“《美丽岛》事件”。

蒋介石

  “特务头子”执政的台湾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其实有它的原因。

  50年代的台湾社会动荡不安,官场也舞弊成风,地方官员对于中央的决定阴奉阳违,而且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只看上级脸色,不管民间疾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蒋氏父子想到了民主。

  蒋经国推崇的是“封闭‘中央’,开放地方”的政策,在蒋介石父子独掌最高权力的时候,却允许基层进行民主选举,地方的民主政治框架逐渐形成,地方官只对上级负责而不管人民死活的恶政得到缓解。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政治,正是在这一框架内发展着,并逐渐有突破的趋势。“《美丽岛》事件”就是台湾人民要求突破原有框架的尝试和体现。

  正如托克维尔所分析的,革命往往不在压迫最严厉的地方发生,而在人们的民主状况有所改善的时候发生,了解到基层民主意义的台湾人也逐渐意识到宪政权利如人权、民主和自由的意义。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