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是,独裁者蒋经国并不是彻头彻尾的“独夫”,他有个亲美的父亲,对美国的民主政体很熟悉,本人又有共产党的作风,注重亲民,据李敖在《论定蒋经国》一文中的统计,蒋经国从1978年到1981年的四年间,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视察一条建设中的公路,竟进山21次。1980年永安发生矿难,蒋经国挨家挨户前去慰问。
所以,蒋经国很了解民主对下层老百姓的意义,知道民主是对抗地方暴政的有力武器。在“《美丽岛》事件”的处理上,蒋经国一方常态,没有对这些民主人士大开杀戒,而是要求法院“不得判任何人死刑”。
到1981年的时候,蒋经国已经有了他的相辅相成的四点新理念:民主化,包括全面选举;台湾化,本省人必将全面逐步出任要职;大幅提升国民所得和生活水准;和大陆发展工作关系。
蒋经国在有生之年,就这样鲜明地结束了对民主“辣手摧花”的生涯,开启了另一片民主的空间。而这一切,还有一个推动力,那就是“江南案”的爆发。
“江南案”的转折
蒋经国
江南(原名刘宜良)曾是《台湾日报》记者,后以《台湾日报》特派员身份来到美国,并加入美籍。在美国期间,江南撰写了《蒋经国传》,并在洛杉矶《论坛报》连载,书中透露了蒋家的不少“秘辛”,令蒋经国恼羞成怒。据李敖为《蒋经国传》的序言所说,他曾劝江南注意安全,而江南认为身在美国,且为美国公民,会得到切实的保护。不过,最终还是在1984年10月15日,遭枪杀身亡,当时,江南身处旧金山。江南案震惊海内外,美国联邦调查局迅速侦破此案,查出了暗杀江南的三个凶手。据美国联邦调查局向新闻界披露,有台湾情治人员介入江南命案,而且还和蒋孝武有紧密关联。一时间,蒋经国和台湾当局立即陷入了全世界正义舆论的声讨之中,在国际上名声扫地,更加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