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27日,进军途中的黄埔第二次东征军在华阳镇和陈炯明叛军激战,遭到了自讨伐陈炯明战斗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败绩。事后蒋介石曾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大关键。”
随着1925年10月惠州之战的胜利结束,蒋介石率领东征军总指挥部10月20日由惠州启程,于下午抵达平山。21日,平山农会及工商学界开会欢迎国民革命军。蒋介石十分感动,致谢辞说:“陈、杨残民以逞,惨无人道。革命军为人民除害,得力于人民相助。”
正当黄埔东征军前进之际,盘踞海南的军阀邓本殷为策应陈炯明,竭尽全力向广州进攻。蒋介石与李济深商议后决定,由李济深率部分兵力回援广州,而蒋介石率领一个独立旅及两个补充团左右的兵力继续前进。蒋介石见东征军第一纵队、第三纵队进展顺利,调第一纵队第三师为自己所在的第二纵队的前锋。奉命而来的第三师原属于粤军许济旅,1925年8月26日,广州国民政府将所属部队一律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其中以黄埔军校为骨干的党军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由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兼任军长。9月20日,由原来的建国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第四师(师长许济)整编成立第三师,编入第一军,由谭曙卿任代理师长。
虽然新成立的第三师训练时间不过一个月,但在东征的战斗中确有上佳表现。如在惠州之战时,第八团的敢死队员奋勇进攻,付出了巨大伤亡。10月20日,国民政府发出命令说,第三师代理师长谭曙卿、副师长兼第八团团长陆瑞荣“身先士卒、摧坚破敌,诚不愧忠勇军人之模范,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奖,以昭激励”。
图为蒋介石
布置妥当后,蒋介石遂跟随谭曙卿的第三师推进。27日下午,东征军指挥部到达羊高圩,此地距华阳约20余里,忽然接到前方谭曙卿派通信兵送来一份急报,内称第三师被敌军包围于距华阳10余里的塘湖地区,形势危急。原来,谭曙卿事先没有探明敌人虚实,也没有作周密部署,更没有开军事会议,就贸然率3000多人向华阳前进,结果与叛军林虎部的主力黄任寰、黄业兴、王定华三部人马遭遇。这股叛军战斗力较强,被广东民众称为“三黄散”(由于在广东话中“王”的发音也读成“黄”)。“三黄散”发现第三师是孤军深入后立即展开迂回攻击。敌军火力超过第三师数倍,兵力上也占据优势。战斗一开始,谭曙卿命令第七团、第八团,抢占莲花山的一处高地。但莲花山的高地早已被敌军占领,第八团遭到敌军的猛烈还击,官兵死伤甚众。谭曙卿命令补充团投入战斗,很快也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在向西突围时,补充团团长、共产党员周保山及其代理团长车鸣骤(黄埔三期生,时任第三师第四团第八连党代表)等8名连长、8名连党代表和1000多名士兵先后阵亡。战斗开始两个小时后,叛军向第三师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