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香港电视剧,把李白演绎成一个武林高手,有较真的人提出批评说:“香港电视剧太胡闹了,太戏说了,居然把李白演成武林高手,把李白故事演成了武侠片。”
他们都会“武功”
香港电视剧固然戏说比较多,但是,把李白演绎成武林高手,和历史事实应该相差不远。历史上真实的李白,武功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他15岁就学习剑术,向当时的高手请教过,长期经历游侠的生活,而且按照他自己诗中的暗示,似乎还做过刺客,想来不可能武功低微。他游历天下名山大川,并没有飞机可乘,也没有哪怕是一辆自行车,而且毫不害怕遇到强盗,显然必定身强体壮。如果我们把李白刻画成一个神经质的诗人,身体弱不禁风而手无缚鸡之力,才真的是戏说李白哩。
更大的误会是对孔子,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孔子,形象都应该类似我们电影中的老教师,瘦弱而微微驼背,和武林高手的形象更是毫不沾边。
孔子的武功如何,我们并不确知。但是,至少我有足够的理由猜测,孔子绝非瘦弱,武功也应当不错。首先从遗传上看,孔子父亲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力能托举千斤闸门,孔子有此遗传,想来也不会太差。当然,只看遗传还不足以作为充分的证据,比如功夫影帝成龙的儿子房祖名并不能拍武打片。也许孔子更像母亲?但是,孔子身材高大异常,在鲁国是出名的“长人”,估计还是像父亲多些。另外,孔子教授的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之外,还有射和御,这不折不扣是当时的武术。射就是射箭,御是驾驭战车,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射击技术和赛车技术。而且孔子也明确表达了对自己射御技术的高度自信。如果他不是武林高手,以他的谦虚性格,怎么会在包括子路这样的武林高手的众学生面前自诩高手!
并不稀奇
实际上,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宋代之前的古代中国,文人有武功并非什么稀奇的事情。班超能投笔从戎,也正是因为他身体好。祖逖闻鸡起舞,也并非是起来跳交际舞,而是舞剑,是练习武功。
追溯到先秦,实际上对“士”的要求都是文武双全,那时的士人也的确多是能文能武。即使是后来,文士和武士逐渐开始有分工,文士也往往兼为武士。汉晋隋唐各代文人习武也都并非奇事。中国的文人逐渐形成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的形象,实际是在宋代才开始的。
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武将出身,但是称帝之后,却对武人深怀戒心,因此高调重文轻武。文人考中状元,可以披红戴花到街市上夸耀,而武将的地位却远远低于文官,有的甚至接近于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