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明清时紫禁城多次失窃 传努尔哈赤曾潜入明皇宫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0-17 17:26:36

  
  趁值班室无人行窃
  
  于是顺藤摸瓜下去,案犯锁定:军机处章京刑部郎中萨隆阿。案情根据萨隆阿的口供如下:八月十七日在军机处上早班时,本来是在满人值班室班的他,顺步窜入汉人值班室,看见一个柜子洞开,里面是金灿灿的天王金印,于是顺便拿了,用包裹裹着带出来,一周后交给“盛万”首饰铺给熔了,工钱四十吊,熔成金条十根。
  
  估计这哥们穷得实在维持不住了,拿了两根到恒和钱铺兑现了,剩下“八根一小块一小包”,塞在家中的炕头里。怎么还有一小块和一小包呢?案犯供认,原来是熔铸得不规范,那“一小块”是从其中一根上面折下来的,“一小包”则是从原来的金印上砍下来的,估计金印也不是一整块金铸造的。
  
  至此,案情大白,人赃俱获,内务府说萨大人“目无法纪,胆大已极”,至于怎么处理,据说要斩首,到底有没有斩首,本文无可奉告。
  
  对于这位仁兄偷鸡摸狗的行当,本文没有进行批评教育的意思,只是想穿越时空提醒他一句:哥们,你为了补贴家用却毁了一件极其重要的文物!
  
  失窃案二:乾隆时盗贼飞檐走壁两次潜入大内
  
  萨隆阿是清廷中高层官员,身在机要重地值班,作案比较方便,加之个人修养不到家,窃个金印不足为奇,而那些处于底层的所谓闲杂人员有没有可能在宫内作案并得手呢?且看乾隆时候的档案。
  
  这是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总管内务府部门给乾隆的奏章,翻出大清皇宫盗贼一大箩。首先是该年八月七日,宁寿宫履顺门,从墙上跳下一个飞贼,此君轻功了得,武功却马马虎虎,当即被值班太监抓获。还搜出其藏在天沟内的赃物:铜锁一把。推测其在宫内潜藏不止一日了!内务府的报告又说:前一年还发生银库失窃案,至今仍未破案。更离谱的是,内务府的报告说:有个叫郭四五的飞贼,居然两次潜入大内,这些人“必系惯飞檐走壁猾贼”。看来武侠剧里面所谓的侠客在警卫森严的皇宫来去自如的故事,还不是没有依据的。
  
  假冒当差入宫盗窃
  
  内务府这份报告建议:对于值班太监,虽然要犒赏他们擒贼有功,例如王成,赏银二两,但“功罪亦难相抵”,总管太监王成被罚六个月薪水,再罚一年的钱粮,抓贼的功劳白立了,赏赐的二两银子基本连个安慰奖都不算。
  
  乾隆对此批示:依议,钦此。
  
  内务府的报告指出了窃贼频繁出入的原因:原来是某些宫殿在进行整修,出入人员繁杂,导致散工后可能有人潜藏在内,而太监又没有“逐处搜查”,于是让皇宫治安形势复杂起来。
  
  例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内务府的一份报告就披露了一份因盘查不严而导致的一起盗窃案。案情回放如下: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四日下午,案犯名叫大小儿,曾在皇宫内当差,该日早上至皇宫西华门,守门士兵盘问,大小儿就谎称自己是皇宫跟班,居然也就进去了,居然一路到了六班大臣值班的地方,居然无人看守。里面堆满了值班官员的用品杂物。大小儿扭开铁锁,进内偷窃得小铜镜、小锡盒、铜帽架等物品若干,然后将赃物扔出西墙外,正要得手之际,看房人高四在外叫人挑水回来,见大小儿行迹可疑,马上去看值班房,见房锁被扭开,物品被盗,于是上前将大小儿抓获。
  
  爆料:努尔哈赤曾潜入大明皇宫?
  
  更传奇的是,据孟森教授的《清史演义》所引的《明实录》记载:在明朝万历二十四年,即公元1596年,乾清和坤宁宫发生火灾,要进行整修,一直修到万历四十七年还没完工,有大量工人涌入宫内,出于对治安形势的担忧,巡视官于是建议立即停止整修工程,以防止“夹杂奸人”。
  
  甚至传闻努尔哈赤就夹杂在这群工人当中,潜入大明皇宫已经窥探大明王朝多年,“太祖或冒名充工入内。”
  
  这传闻靠不靠谱?没法考据,但作为一个小说或者影视剧题材,倒是蛮有意思的,可以拍出努尔哈赤江湖侠客和卧底的一面。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