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揭秘和慈禧保持了四年情人关系的那个英国人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18 15:09:02

  1898年来中国的巴克思,通汉语、满语和蒙语,在北京生活了45年,据他自称与慈禧保持4年之久的情人关系。在近期推出的他的自传中,巴克思坦言自己是同性恋,慈禧是他唯一的异性情人。他也是英国文豪王尔德的同性情人,曾为被判刑的王尔德奔走呼号。    这个英国的同性恋者在自传中爆出,自己与慈禧保持四年之久的性关系。巴克思声称自己见过许多声名显赫的名人,并与他们同床共枕。书中说他亲历的皇亲国戚足有几十个,甚至名噪一时的太监李莲英也乐于此道。此外,他的性对象大文豪王尔德,以及派兵镇压过“义和团”的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几乎都是同性恋。他称自己只有一个异性情人,此人就是中国的慈禧太后。    巴克思的朋友说他性格古怪,言语阴柔,彬彬有礼,待人接物谦恭平和,风度迷人,大凡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健谈风趣。但他却又是隐士,在北京生活的45年,他远离使馆区保护,摒弃早年衣冠楚楚的作派,穿衣打扮和生活习惯完全中式,竭力避免与西方人接触,前往某地之前,总遣仆人先行打探,确保没有洋人在,他才起步。

 

    1944年1月,71岁的“怪人”巴克思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一年,在好友贺普利资助下,他以回忆录写就在欧洲的年轻时代的《往日已逝》和晚清寓居中国经历的《太后与我》,贺普利是两部书的编辑,并写了后记,但他不愿在自己还活着时出版两书。贺普利1973年去世后,他的朋友将手稿留给牛津大学的图书馆。贺普利生前也将手稿复印多份,分转伦敦英国博物馆、巴黎国立图书馆、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哈佛学院图书馆。尘封68年之后,手稿才首见天日,以中英文同步发行。    《太后与我》的女主角当是慈禧太后,她的性生活的描写占了书中情色内容的大半,她的性搭档是林林总总的男性,不过书中内容也有不少作者的自吹自擂。巴克思意在描述满清社会中对同性恋,特别是男子之间的同性关系宽容的伦理环境。这种环境在当时的西方是不可思议的,与1895年爱尔兰诗人王尔德被控曾“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而被判刑,形成鲜明对比。巴克思在离开英国之前,曾为王尔德奔走呼号,征集资金;到中国之后,在满清统治的北京,他居然找到了自己的乐土,从此定居于此,而对西方人则避而远之,甘愿充当一位“北京隐士”。    稍微了解一点清史的人都知道,此书记载的光绪、诸大臣与慈禧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大多与史实不符。但自传凸显的人文价值不可忽视,香港出版人鲍朴对此不无感慨:“跃然纸上的沧海桑田人间变幻无常的苍凉悲伤之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它大量使用俚俗的京腔习语,为研究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盛行于宫廷或市井的北京话,提供了一批活化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多层面的人文价值要由读者去发现,去考证了。”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