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纽约时报》也热衷跟风:“此书堪称权威之作,因为它所依据的事实,全部编译自宫廷档案和太后管家的私人日记,对于这本书即使是匆匆一瞥,也能感受到它卓越的品质……或许,此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中文档案向世界披露过,也没有哪个人对中国官场生活的真相有过比这更详尽的反映。” 西方人非常享受这种阅读快感,并且对此津津乐道。于是,一个荒淫无度的老太婆形象开始在英语世界流传。 扭曲慈禧或有政治动因。历史进入20世纪初,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迫切地希望了解中国;而早在濮兰德和巴克思之前,已经有不少清宫题材的出版物在西方流行。这些出版物的作者几乎都是在中国生活过的外交官、军人、传教士、商业代办以及他们的妻子。人们似乎更乐意于传播濮兰德和巴克思关于慈禧性格和宫廷秘闻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濮兰德和巴克思笔下的慈禧,更能满足这些人的癖好,因而大家宁可将这个女独裁者看作是一个用堕落、腐败和阴谋统治中国几近半个世纪的暴君、一个天性狡诈、性欲旺盛的“丑陋的老巫婆”(莫理循这样称她)。 巴克思与濮兰德的合作始于1899年。当时,巴克思结识了身为《泰晤士报》派驻上海的记者濮兰德,濮兰德还兼任着上海国际租界市政委员会的秘书,汉语非常流利。巴克思与他一见如故,顿时成了铁哥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