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灿若星辰的将军榜,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彭雪枫。光看名字,就能想象一副绝美的画面:在洁白的雪地上,怒放着鲜红的枫叶。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地上网找了彭雪枫的照片来看。将军刚烈中有儒雅之气,令人愈加敬畏、爱慕。据称,彭雪枫身材高大,身高1米9以上,在军中素有“美男子”美誉。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
与俊朗的外表相比,彭雪枫的真实本领更是令人佩服。古代人对理想将军的称呼是“文武双全”,实际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要么更擅武艺,要么更有文才。而彭雪枫,是货真价实的文武双全。
先说文。彭雪枫早年是南开中学的高材生,22岁就在报刊发表文章。如果没有战争,彭雪枫或许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诗人,散文家,或者,为一个报人。
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
实际上,彭雪枫已经是一位报人了。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时期,彭雪枫利用闲暇时期创办了《拂晓报》,他亲自写《拂晓报——我们的良友》发刊词并为刊头题字。
彭雪枫在发刊词中说:“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进、迈进有为、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军人们要在拂晓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要闻鸡起舞。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
这份报纸一经面世,就以其鲜明的立场、真实的报道、生动的文字和新颖的版面受到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的欢迎,奏响华中地区坚持抗战的响亮号角。此外,《拂晓报》还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后经国际新闻社介绍远播到苏联、美国、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