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拂晓报》与骑兵团、文工团誉为新四军第四纵队的三大宝,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根据地的一颗璀璨名珠。
再说武。在红军时代,他是十三团团长,在二渡赤水河时,彭雪枫率十三团为先头部队,架设浮桥强渡,将敌击溃,保证了大军安全渡江。其后接受夺取娄山关任务。彭雪枫率领十三团先于主力两日,向娄山关急进。经半日激战,成功攻占娄山关。
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领373名战士对日军开展游击战争,采取“打”“拉”“防”的战略战术,6个月内部队增为近2万人。捷报送至中央时,首长们谁也不信,以为他多写了两个零。后经查实,延安震动。
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枫麾下的新四军第四纵队进行了大小战斗3760次,累计歼敌4.8万人,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5:1的辉煌胜利。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亲临前线指挥时,不幸中流弹牺牲,时年37岁。得知他牺牲的消息,毛泽东默然流泪:“小小的八里庄,竟然损我一员大将!”
在共和国灿若星辰的将军榜,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彭雪枫。光看名字,就能想象一副绝美的画面:在洁白的雪地上,怒放着鲜红的枫叶。
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区党委在洪泽湖边大王庄(现江苏省泗洪县),为彭雪枫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的共同挽词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这是对彭雪枫将军一生最恰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