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响堂铺伏击战:八路军敌后游击战的典范(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8-23 19:32:04

  为了保障黄河前线的部队补给,日军在这条交通线上的运输活动相当频繁。在经过长生口、神头岭两次伏击后,日军也加强了对这条交通线的保护,把公路两侧一百米距离内的树木、庄稼全部割光,除了在黎城驻军1000人,在涉县驻军400人,在武安驻军1500人外,还在椿树岭、东阳关增设了据点,派驻了中队级别的守备分队。

  东阳关又称壶口旧(故)关、壶口关、盂口,春秋时就开始设置关隘,明朝设置巡检司。虽然东阳关比不上平型关、娘子关、雁门关险要,但也位处山西通往河北的要道,正在太行山的主脉上,关隘两侧都是峻岭悬崖,乱石层峦,几乎没有一步路是好走的。清朝编著的《山西通志》这样描述东阳关:“泽、潞凭高设险,障蔽两河,而潞川中夷外阻,尤自古形胜地也。其当东出之冲者,曰东阳关,在黎城县东二十里,一名吾儿峪,古壶口关也。”正是因为东阳关地势险要,所以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不少战事。

  针对日军在晋南的动向,129师师长刘伯承认为有必要再对日军运输队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伏击,以破坏日军的战略计划。由于刘伯承马上就要去参加3月24日朱德总司令在沁县小东岭召开的军事会议,所以在刘伯承开会期间,由刚刚到任的邓小平政委坐镇师部,负责全局,由徐向前副师长具体指挥作战。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