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东北抗联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巧妙与敌人周旋,向敌人的据点和重要军事、经济设施不断进行攻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至“七七事变”前,东北抗联战斗万余次,攻占和袭击城镇百余座,游击活动遍及50多个县境。据敌伪统计,仅1934年3月至10月,东北铁路各线就被袭击534次,铁道被破坏101处。
为了维护其殖民统治,日本关东军不得不把“治安”当做“首要问题”,动用大批兵力和经费进行“讨伐”作战。至1936年,日军消耗了14亿元军费,伪军用于“讨伐”的经费也占其军政部总开支的34%以上。日本以陆军近1/4的兵力和伪军10万人进行“讨伐”,仍是四处碰壁,到外挨打,气急败坏的关东军像无头苍蝇,团团乱转。
拖住敌人的后腿“剐”,是抗联疲惫和迟滞敌人的撒手锏。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就是要先占领东北,尔后侵占全中国。但事变之后,由于东北抗联声势浩大的抗日斗争,使日军在东北战场连受重创,至“七七”事变时,日军的死亡总数已达到17.8万人。日军入侵华北,急需关东军支持,但因抗联的牵制,关东军无力支持华北,从而打乱了日军的侵略计划,延缓了其侵华战争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