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从相互钦敬到相互欣赏到相互深爱,但这对有情人最终却没能结成眷属。刘喜奎为什么不愿嫁给梅兰芳呢?后来她在一篇回忆录中披露了真情:“当时我20多岁,正所谓花容月貌、青春年少时,在艺术上也有一些成就,那些军阀阔少们,纷纷打我的主意。……看来不肯牺牲身体,就得牺牲艺术。”刘喜奎认识到中国京剧艺术的发展,不能没有梅兰芳,牺牲个人的爱情事小,葬送中国京剧的前程事大,所以她只有割断和梅兰芳的情缘,这样才能消除某些权贵借机陷害梅兰芳的借口,让他继续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光华。
后来刘喜奎与对自己情深意重的崔承炽越走越近,最后两人同居了。到了民国十三年,孙宝琦任国务总理,另一位苦恋陆绵任陆军总长,立刻就撤了崔承炽的差事。
崔承炽不敢在京城多留,星夜带刘喜奎到天津租界定居,靠刘喜奎的一些私蓄维持生活,一年后,刘喜奎生下一子,不久,崔承炽暴病身亡,谣言纷纷,都说是陆绵做的手脚。
陆绵以后多次托人向刘喜奎示爱,刘喜奎斩钉截铁地说:“陆大人一心想要我作他的二房,教他做梦也休想,甭说是二房,就是明媒正娶当她的正房太太,我也不屑为之。咱们家从前固然穷些,却也是清白人家,而他呢?哼哼,不过是衙门口吹鼓手的儿了罢了,他要是逼急了我,拼着一死也要同他干上,害得人还不够吗!还想怎么着?”
刘喜奎从此洗尽铅华,抚孤守寡,告别了她深爱的舞台。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探知刘喜奎隐居,重金礼聘,诱使刘喜奎去日本演出,喜奎严词以拒。她先后为河北灾民义演多次,所得酬金,全部捐献。一次安徽水灾,喜奎得知后,从自己积蓄中,捐献二千元银洋赈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