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中印关系变迁:从“兄弟”情谊因何到兵戎相见?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5-12 01:55:36

  可见,在全球冷战初期,虽然和的主要外部敌人分别是和,两国分别做出了“不结盟”和“一边倒”的不同外交政策抉择,但是在两国的外交政策抉择中彼此将对方视为全球冷战两极世界格局中的联合力量,主张彼此团结、相互合作,携手扞卫民族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这一契合与共识,为中印友好和兄弟情谊铺垫了道路。冷战阴云在亚洲的蔓延和扩散,加速了中印友好步伐,最终将中印两国推向了兄弟情谊的巅峰。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散,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拼凑军事集团,从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对苏联和中国形成了新月形包围圈。冷战在亚洲的扩散,引起了亚洲战略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重组,不仅使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而且也使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

  就而言,在东线,中国面对的不仅是与国民党当局缔结军事联盟条约,阻止中国收复,而且是在战场上与美国短兵相接,兵戎相见;在西线,中国迅速解放新疆和西藏,将西部边疆地区置于直接控制之下,以防止美国开辟第二战场。中国外交战略的总目标是尽可能团结和联合一切国家,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而中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中精力于东线,即应对朝鲜战争和海峡危机,维持西线的稳定,避免两线作战。为了维持西线稳定,主要目标就是要将外国势力赶出西藏,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关键的是要寻求的合作。从而,中国将印度作为中国广泛的反美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战略伙伴。

  就而言,冷战政策在南亚的推行使和之间的对立隔阂更加扑朔迷离,美国本想拉拢印度加入以它为首的阵营,在遭到拒绝后把目光瞄向了与中苏接壤的、与印度敌对的巴基斯坦。印强巴弱的力量结构决定了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始终都面临着来自印度的致命威胁,改变地区力量结构性失衡是巴基斯坦政治领袖们梦寐以求的。而仅凭自身力量巴基斯坦根本无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唯一的可能性便是通过实施有效的联盟战略来达到这一目的。国小力弱的巴基斯坦为了改善自己的战略安全环境,冒险公开抛弃了自己原先坚持的不结盟外交政策而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以便获取西方国家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对付地区敌人印度的威胁,借助地区外大国美国的力量与敌对大国印度抗衡。

  1954年,和签订《军事互助条约》,随后巴基斯坦加入美国拼凑的军事条约集团《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并向美国开放了白沙瓦军事基地的使用权。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武器装备,并承诺对巴基斯坦的独立和安全承担义务。巴基斯坦与美国结盟,不仅加强了巴基斯坦的防御能力,而且对印度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印度为了平衡美巴结盟带来的不利的安全环境,需要与发展友好关系,并开始接近苏联。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