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成功降落月球表面,并释放出“玉兔”月球车进行月面探索,这是中国走向太空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然而,所谓“探月毫无意义”、“探月浪费金钱”、“太空探索无益于国计民生”等等声音再次喧嚣。
太空探索值不值,这个话题其实在各国都有,甚至古代历史上也能找到相应的镜子。
1970年,一名赞比亚修女写信给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NASA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副总监很快回复了数千字的一封信,同时还附带了一张1968年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这封回信随后由NASA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信的最后一段说到;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NASA的这封信,成为对于“探索太空值不值”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这是人类探索宇宙历史的一个着名典故。
几十年前美国人曾面对的这个问题,其他国家也同样遭遇着。
今天,印度航天就面对着国内外众多批评人士的冷嘲热讽:一个贫困人口占世界1/3、许多人仍在饿肚子的“穷国”为何要探测火星?对此,印度官方则理直气壮回应到——“如果不敢怀有伟大梦想,那我们就只能做伐木人和提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