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互联网思维冲击下的家电企业如何转型

来源:新财富 时间:2014-07-31 14:24:06

  马佳佳,一个90后登上中欧商学院讲堂给企业家们讲《一个90后美女情趣店老板湿淋淋的互联网思维》。其后,她在万科的一场讲座上,以一句“90后不买房”再度成为网络热点。

  然而,就在她忙于演说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有媒体报料,其高端店的Poweful情趣用品店挂牌转让,传媒大学店也已经关门,仅剩三里屯一家店面。

  马佳佳不得不面对尴尬境地,她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并没有实现快速掘金。

  她开始了新的冒险——在互联网思维过度消费的背景下,让自己成为从互联网创业者到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的搅局者。

  从中欧商学院到万科,或许她的尝试已经初步成功。然而,传统企业找到马佳佳,这种老少搭档在转型迷雾中能否让传统企业的黄金时代更长一些?

  从“人人互联网”到“人人转型”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小米模式,而小米模式催生华为、联想、万科、TCL等进入而立之年的传统企业集体思考,并不约而同开始主动向互联网转型。

  在第一战场,中华酷联四大厂商的三家中兴、联想、华为及魅族、金立等已经集体踏向互联网改造之路。联想与华为是动作最大的两家传统硬件厂商,联想启用了全新子品牌VIBE,华为则干脆将“荣耀”拉出去作为独立事业部运营。

  而在第二战场,海尔、长虹、TCL等家电企业纷纷提出自己的转型战略。海尔年初发布的U-Home智能家居及U+智能家居操作系统。长虹提出“家庭互联网”概念,并将之定义为一种“以人为中心”,重新定义家庭终端的功能与关系的概念,不同家电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互控”。 TCL集团发布 的“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的“双+”战略,要以娱乐模式全方位打包销售给用户,让消费者拥有全面的内容服务、体验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全套的服务享受。

  当然,狂热于互联网思维的小米已逐步认识到自身转型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海外市场空间对小米是一个机会,但这是他们一时无法实现的。据外媒报道,小米手机在印尼、巴西的市场因为“漫长而痛苦的设备认证流程”而延期发布。

  而更重要的是,华为、OPPO等竞争对手是从硬件向软件延伸,从核心技术、售后服务、产品设计、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角度看,华为、oppo等拥有深厚硬件制造基础的企业似乎后劲更足,而小米这类从软件跨入硬件领域的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最新的产品发布会上,小米以“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为主题,不得不展示其从软件向重视生产和研发的硬件制造转型。

  互联网的威力就在于它能很好地让商业接近或回归本质。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实现核心技术、售后服务、产品设计、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转型大课题。

  互联网思维正在促成中国企业转型的新浪潮。

  被逼出来的互联网精神

  事实上,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并没有那么神秘。我们可以用小米和TCL两个案例,来解析互联网精神是怎么回事。

  和很多企业创业之初一样,TCL首先是个冒险者。用李东生的话说,成立之初,我们对市场经济、国际合作基本上没有概念,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更谈不上经验,就是凭感觉,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公司成立之后,没有人管你饭吃,有一个国有的牌子,但是没有钱,得自己找饭吃。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TCL靠着“有计划的市场推广”,在90年代迅速形成了渠道优势的第一次转型,其后TCL经历了过去国际化的磨难与历练,实现鹰之重生和国际化涅槃的第二次转型,成长为中国彩电、手机大公司之一。

  其次是需要相对开放的市场竞争基础。家电行业是一个竞争最充分的市场, 同时是一个逐步高度集中的市场。本土家电巨头、外资家电巨头等市场参与者竞争激烈,这成为互联网精神植根的土壤。历经多个回合的“大战”,本土家电业在技术和研发设计能力得到加强,这是外资家电巨头不断在中国市场败阵的关键,尤其是彩电业在面板产业链上掌控能力。时至今日,中国家电制造已成为全球家电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然而,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却又不一样了。

  在移动互联时代,像诺基亚这样的传统巨头公司因为没有及时跟上智能化变革而从行业龙头的位置陨落。

  在苹果、三星崛起后,国内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市场容量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极佳的成长环境,小米正是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行业洗牌机会的幸运儿。

  短短几年,以小米等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凭借自身互联网资源基础,尤其是在内容、技术及庞大用户群上的优势,不断推出智能终端产品,并以颠覆式的不靠硬件赚钱的低价策略挤进了这个市场并让传统家电企业感受到了挑战与威胁。

  打粉丝经济也好,互联网营销也罢,通过绕开传统家电产业链中庞大厚重的到达客户的渠道,小米短期看似避开了这些看起来毫无胜算的短板。

  而对于TCL、创维、长虹、海信等家电企业来说,它的优势是其强大的产业链控制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对国内及海外运营商渠道的占有。TCL是中国较早发起国际并购的企业之一,与竞争对手相比,一个特别的优势在于其国际化带来的拓展至全球其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据研究机构Gartner最新的报告显示,按销售量计,TCL通讯旗下品牌阿尔卡特在拉丁美洲地区的排名(不包括巴西)第二位,于该地区的市场份额达20%;在北美市场,阿尔卡特取得历史性突破,市场份额达到4%,排名第六位。

  可以说,传统家电企业的短板不是缺少互联网思维,缺的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重塑,即如何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具融合到自身的模式重塑和创新,显然这些更重要。

  正如,经济学家许小年所言,互联网只是工具,企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后硬件时代:谁能在风口上高飞

  “一头猪在风口,台风大,它就能飞起来。”这是雷军对移动互联网大势的诠释。

  目前,乐视、小米在电视市场的整体规模占比仍不足一提。互联网对家电市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低成本的电商渠道;第二,电视智能化带来的收入模式从单纯硬件模式到“硬件+服务”模式。这两个因素使得互联网跨界企业的产品可以做到极低的价格。

  在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状态之下,相比互联网电商渠道低成本优势,从硬件到服务才是构建移动互联网后硬件时代商业模式的转型关键。

  海尔、长虹和TCL等传统家电巨头通过多年的发展都拥有了完整的产品设计制造体系和产品组合,拥有了打造智能家居智能化组合的硬件产品基础。从硬件产品总量上来看,早已远超乐视、小米。

  在产业链上,TCL更是通过华星光电保证了对屏及模组的掌控力,打造出了三星式的垂直产业链优势,并立足于自身已有产品、内容、服务,以及即将布局的金融、教育、娱乐等平台,旨在打造一个自己的封闭式生态圈。

  客观的说,所有企业其实都在追求移动互联时代商业模式的路上,这是个拥堵的风口。乐视、小米们还不是那只骄傲高飞的猪,传统家电企业也不是那只可以翱翔的紫牛。

  也许,携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家电产业的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恰恰是成功实现互联网转型的传统家电企业,也许,在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互联网思维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也许,打造出了让中国人自己爱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国制造从量到质的转型就完成了。 来源:新财富 作者:毕兹卡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