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前,各地政府为抑制不断攀升的房价出台了一个又一个打压措施。但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在市场与政府调控的双重力量下,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地房价开始走弱。
不断飙升的房价让政府不能面对购房者不满带来的巨大舆论压力。相反,今年以来开始走低的房价也让一些地方政府感觉压力巨大。继此前呼和浩特、济南、南昌等城市先后松绑楼市限购政策,以图提振当地楼市后,本周江苏常州出人意料地实施“舆论救市”,并引发舆论的热议。
7月15日,江苏常州在当地日报头版头条上刊文称,“我市房价已无下降空间,目前是购房好时机”,呼吁市民买房。常州日报文章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除了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出现一片奚落声之外,人民网更在当日撰文批当地“救市无节操”。
常州政府方面独树一帜发动舆论救市或有不得已的苦衷。媒体所报道的数据显示,2007年来,常州政府财政赤字出现不断扩大的现象,单一的以土地养政府模式受到考验。
从2007年开始,常州经营性土地出让金收入从50多亿元猛增到2012年的300多亿元。与此同时,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常州一般性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从最初的40%多,一路涨到85%以上,最高超过97%。常州地方财政对 “卖地收入”严重依赖,可以称得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常州发动舆论救市引发舆论反弹的主要原因,或在于其“目前是购房好时机”的呼吁掺杂了自己的利益,不是站在第三方角度,以超脱的姿态在分析、评判楼市,对购房者给出建议。
常州发动舆论救市遭到舆论批评,说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干预市场时应慎重。涨也干预、跌也干预,并且干预的频率太快,很容易让政府的公信力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