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李伏安的表态,表明了银监会的态度,也给了市场传言一个回应。
但另一方面,交易商协会目前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推出时机。据接近协会高层的人士透露,“协会原本准备在6月推出CDS”,但现在看来,几无可能。
负责研究CDS的中债增信公司执行总裁徐浩告诉记者:“关于衍生品市场,关键是看政府政策怎么制定。而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的任务就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产品方案设计,制度安排等,一旦市场成熟,信用衍生产品就可以往外推。”但对推出时间,徐浩说“关键是监管部门必须认可”。
定价问题
一旦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推出,如何定价是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员李大鹏告诉记者,目前确定的方案是:第一单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由中债增信公司来进行定价。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中债增信公司准备以非金融企业信用类债券作为CDS的参照资产,该公司风险总监梁世栋直接参与了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的产品方案、制度安排的设计。
难题在于,如果推出中国版的CDS,要对其定价,就必须知道国内债券产品的信用违约数据,但目前国内真正的债券违约事件并没有发生,也没有违约的数据库。
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员袁新钊认为,国内对于CDS有需求,但推行条件还比较欠缺,历史数据还比较短,从定价角度也不好操作。
考虑到这个问题,在交易商协会的设计方案里,一种定价的解决方式是,根据各个等级的债券与同期限的国债之间的利差来定价。
梁世栋告诉记者,每个等级的债券利率是不一样的,这个利率与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的利差,可以看作是市场对这一债券信用风险的补偿。尽管可能有对流动性的补偿,但还是以信用风险补偿为主。对此种方式产生的定价,梁表示:“还是稍显粗糙。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