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普及,二维码支付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与第三方支付相比,“银行系”二维码个人付款、收款均无手续费,且个人间交易资金实时即可到账,银行系的二维码在手续费上有一定的“先天”优势。然而,作为二维码支付的后起之秀,银行的扫码支付推广却没有想象中那么迅速。在支付市场已被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分食近九成的情况下,银联是否会迎来新的转机?
据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方支付在二维码支付市场占有明显优势,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81639.02亿笔,金额99.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3%和100.65%。有业内人士指出,非银行支付机构全年接近百万亿的网络支付规模,首度超过去年全年GDP。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更是借此反超银联,站到了支付市场的前列。
来自比达咨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按照市场份额算,2016年支付宝以52.3%居首,财付通以33.7%位列第二,两家支付巨头占据近90%的份额;拉卡拉、百度钱包、京东支付等位于第二梯队成员,瓜分到13%的市场;包括银联在内的250多家支付机构市场交易份额占比仅1.4%,被列入其他。
其实,银联的二维码支付依然带有先天的优势。易观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认为,银联的二维码支付标准为中小支付企业发展二维码支付提供了便利,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因为银联也是一个转接清算机构,目前除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以外,更多的支付机构是通过银联的通道进行结算,因此,中小支付机构会更容易接受银联的二维码支付标准以及随后推出的相关产品,也可以借用银联的扫码支付终端降低推广成本。对于银联来说,接入银联的支付机构越多,银联的规模优势也将越大。
据了解银行早已纷纷布局二维码支付,去年7月,工商银行对外宣布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随后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纷纷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农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可能将在今年上线。目前中国银联正在联合各家银行大力拓展二维码支付领域,并将其纳入“云闪付”体系。该公司计划5月底前实现在两百万家商户,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上线扫码功能。
不过,“二维码支付的市场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王蓬博认为,微信和支付宝有着电商和社交场景的优势,已经在用户和商户数量等方面构建起“护城河”,地位仍然会比较稳固。
“能否留住用户,就在于App的使用频率、支付产品的体验和场景的多寡等,应该讲,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硬碰硬的产品推广模式长期效果极其有限,与市场巨头的开放合作可能才是更为可取的策略。”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