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调查>

王健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关闭56家门店后重启百货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7-02-10 12:05:51

  在互联网冲击以及传统零售百货商店选择关店止损的背景下,万达却准备选择逆势重启百货店了。

  从目前透露消息来看,有万达内部人士已经确认了上述消息,并表示,万达要成立商管集团。同时,商业地产研究院、资产管理部划转至商管集团,代管万达百货、儿童娱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万达百货此前为了止损,曾在2015年一年关闭旗下56家百货门店,大手笔关店也被视为在百货业衰退背景下,万达有意退出该领域,不过如今万达重启百货,意欲何为呢?

  此前,万达集团掌门人王健林曾公开指出,2017年是万达的关键一年,透露今年将有更大的变化,今年如果能照目标、照预期完成,万达原定的2020年转型目标也许2018年就能完成,此番重启百货举动能否有助于万达转型成功还有待观察。

  万达重启百货

  近期,一条关于“万达要成立商管集团”的相关消息迅速在圈内流传开来,按照媒体公开报道,万达内部人士证实了上述消息。

  上述消息称的商管集团也即目前的万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将更名为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商管集团。同时,商业地产研究院、资产管理部划转至商管集团,代管万达百货、儿童娱乐公司。据悉,商管集团总部编制462人,领导职数1正2副,高职比例不超过70%。

  实际上,万达集团开启转型已是众人皆知的事,从2014年年初宣布开始实施第四次转型,从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构建起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大支柱产业,万达经历了从单一到多样、从重到轻的转型历程。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更是迫不及待想摘掉“地产商”的帽子。

  王健林曾公开表示,“万达商业也不再是地产企业,所以我好几次建议,是不是在2017年年底或2018年把商业地产名字改了,叫商业投资管理服务集团,别再当地产商了。”

  就在过去不久的万达集团新春团拜会上,王健林指出,2017年是万达的关键年,透露今年将有更大的变化,今年如果能照目标、照预期完成,万达原定的2020年转型目标也许2018年就能完成。话音刚落,万达转身就给了我们一个重磅新闻。

  在转型为服务型企业以及成立商管集团的同时,万达还准备重启百货,进一步助力万达四大支柱产业中的商业板块。

  信心何在?

  不过,在传统百货业业绩增长放缓,寒冬未散的背景下,万达重启百货的信心何在呢?

  公开资料显示,万达百货此前一度一年关闭了56家经营惨淡、业绩不理想、长期亏损的门店,当时被媒体广泛关注,这一动作还被视为万达退出百货行业的一个信号。

  不过,从万达百货后续动作来看,万达百货似乎一直在为重启百货店做准备,如去年11月份,原银泰商业副总裁、COO邹明贵担任新商管百货中心总经理,这为万达百货的重启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储备基础。

  人才储备方面准备好后,在销售业绩上,万达百货业开始好转,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万达百货销售同比呈现增长,总销售额超过150亿元,这个销售额与银泰百货不相上下。

  另外一个销售数据是,去年双十一,万达全国40家万达百货销售净额增长36%,百货店日均客流增长15%。双十一当日,全国销售净额增长达107%,客流增长48%,实现了全国门店业绩爆发。其中,北京石景山店、北京通州店、天津河东店、郑州中原店、郑州二七店、包头青山店、呼和浩特店、南京江宁店、南京建邺店、无锡滨湖店、常州新北店、南昌红谷滩店、阜阳店等13家门店销售净额增幅超过了50%。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商业地产走“轻资产”模式以来,每年都在调高轻资产项目比例。统计发现,2016年轻资产万达广场数量为23个,2017年这一数字调整到了40个以上,轻资产比率将达到80%甚至以上。

  轻资产助力万达商业取得了巨大突破和前进,如今,万达选择再次重启百货业。不过在实体百货业整体情况不佳,以及互联网冲击之下,万达百货能否再次避免关店命运,还有待后续进一步观察。

  附万达百货全国现有40家门店列表:

  链接

  万达商业加快转型

  万达商业是集团转型的重点公司,力争2018年提前两年完成转型目标,成为商业服务型企业。

  一是逐步减少地产投资。2017年新开业50个万达广场,因为前期投资开工的原因,今年还有11个重资产项目,39个是轻资产项目,以后每年重资产项目要减到5个左右。2020年以后原则上不再搞重资产,全部为轻资产。除了万达城配套的住宅外,万达原则上也不再新增住宅开发。等万达城全部开发完以后,万达商业就逐渐从地产开发这个行业退出。万达商业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不当地产商,这个公司更值钱。其实市场已经回答了,地产的PE也就10倍左右,但商业租金的PE是30倍甚至40倍。

  二是轻资产运营。万达从地产开发退出不是对中国房地产看空,主要在于两点:首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性太强,这个周期性可以说全球罕见。我从事地产行业28年,再两年就30年了,被调控了十来次。中国地产好年景没有持续四五年的时候,基本上三年左右来一回调控。行业周期性太强,造成现金流不稳定,预期也容易经常发生变化。其次更重要的是万达已经可以靠品牌挣钱了,过去靠卖住宅、商铺的钱来建万达广场,现在设计运营就可以分得很大一杯羹,何乐而不为?合作类万达广场,两个就顶一个重资产万达广场,投资类万达广场大概不到三个顶一个重资产万达广场。现在把轻资产广场的量做上去,和我们自己每年开发20个重资产广场有什么区别?而且这样做的话风险还小。从2017年开始,在轻资产模式中,主推合作模式,每年确保签约20个以上,上不封顶。如果合作类万达广场上多了,就减投资类万达广场的数量,因为每年开业50个万达广场可能是极限了。

  三是提升租金利润占比。万达商业从现在开始,既不追求收入规模的扩大,转型期也不追求净利润的高速增长。万达对收入不是看得很重,2016年就主动下调了600亿元销售额。追求什么呢?追求净利润结构改变,就是租金在净利润中的占比提高,租赁业务在净利润中占比从2017年开始每年提升5个百分点。轻资产项目分成来的租金含金量更高,分一块钱,7毛5是净利润,所以租金业务增长再高也不怕,地产开发利润就不要增加了,还要逐年减下来。这种租赁业务的增长是安全可持续的,和房价关联度不大。这个楼就落在这儿,消费者就在消费。房价涨50%难道商场里的销售就涨50%吗?房价掉下去20%,消费就减少20%吗?肯定不是这样的,商业中心是基本稳定的。一个广场其实就是半径五公里内人们的活动中心。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