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焦点人物>

进退李嘉诚:商业帝国正步入“李泽钜时代”(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11-30 12:07:47

  接班人能量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英国,李家所面临和遭遇的变局,外界更习惯于贴上李嘉诚的标签。而实际上,变局和进退策略的选择上,李泽钜发挥的能量绝对不小于李嘉诚。

  2012 年,李泽钜正式掌控市值逾8500 亿港元的产业,账面身家资产超过李嘉诚。正是在李泽钜的主导下,李家投资先后大规模进入英国。

  李泽钜没有任何中国内地生活经验。有评价认为,他的这一特点,影响到了李家产业和投资的布局,是近些年李家钟情海外投资,减持甚至抛售内地和香港物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上述影响外,在1℃记者采访到的与李泽钜有过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外界及其内部员工看来,相比李嘉诚,李泽钜行事刻板、谨慎,甚至有些“计到尽”(算计至极)的感觉。但在李嘉诚心中,对这个儿子的评价几乎是完美的。

  在一位长实的中层管理者看来,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李家的商业帝国已经进入李泽钜时代。李泽钜对整个家族产业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超越李嘉诚。

  翻查李泽钜的个人履历,可以看出他的海外背景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

  李泽钜小学和中学都就读“一条龙”式的香港名校圣保罗男女中学,之后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按照父亲的安排,李泽钜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之后又攻读了结构工程硕士学位。

  1985 年,21 岁的李泽钜正式加入长江集团,从基层做起,被安排在当时长江实业中环华人行的办公室上班,跟随父亲和叔父辈们学习经营之道。

  长实是长江集团的上市旗舰,李泽钜25 岁就成为了长实的执行董事,28 岁代替父亲进入汇丰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29 岁成为长实副董事总经理,30 岁成为长实副主席,35 岁成为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2012 年,李嘉诚曾公开表示,李泽钜将管理长和系全部资产,其中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香港电灯集团等近10 家公司,市值近万亿港元。

  近两年来,李嘉诚交棒意味更加明显。他越来越少公开出现在业绩发布会上,取而代之的,是李泽钜。在2013 年以前,李嘉诚除了曾因割胆结石缺席2013 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后,就一直没有缺席记录,而香港媒体每年有3 次机会可以采访到李嘉诚,除了中期业绩发布会、全年业绩发布会,还有每年5 月举行的股东大会。

  众所周知,李泽钜持有加拿大护照。1986 年,李嘉诚打算一举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赫斯基石油52%的股权时,按照当时加拿大法律规定,外国人不能购买“财政状况健全”的能源公司。所幸,李泽钜在1983 年已经拿到加拿大国籍,成功避开这一限制,此次收购也成为了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近年来,关于李嘉诚公司收购加拿大产业的新闻不断,最近的一次是2016 年10月,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01038.HK)宣布透过联营公司Park’N Fly,收购加拿大温尼伯国际机场外的停车场,扩大其在加拿大业务版图,总收购价为7100万港元。交易完成后,可令相关业务在加拿大当地扩张至7 个城市,牵涉2.24万个车位。

  李泽钜的个性和人生经历正在替代李嘉诚影响到李家整个商业帝国。

  随着香港中环中心的出售、内地上海世纪汇项目的出售、总部公司注册地由香港迁至开曼群岛,李嘉诚在内地和香港的产业越来越少了。而海外资产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少已经有稳定收成。这样的投资风格,让很多人都看到了李泽钜的影子。

  一直以来,李嘉诚对于李泽钜都不吝赞美。1996 年长江基建分拆上市时,李泽钜负责整体工作。当时上市获得了25倍超额认购的成绩,李嘉诚曾表示,李泽钜这次的表现有90 多分,如果李泽钜不是他的孩子,更会给他100分。

  1999 年,李泽钜花2000 万港元购买了“TOM 网”域名,仅用两个半月,就将其运作上市并成功运营,上市首日收盘价飙升了335.4%,创下香港创业板上市首日涨幅的纪录。

  近年来,由李泽钜掌勺的长江基建成为李嘉诚商业王国向外扩张的主力军。从1999 年开始,长江基建与香港电灯合作,以34 亿澳元投得南澳洲ETSA电网权益,是长江基建业务国际化踏出的第一步。

  2003 年,李泽钜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在他的带领下,长江基建也多次与香港电灯,即电能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电能”,00006.HK)的前身,携手收购海外资产,包括英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地,这也为长江基建与电能去年的合并埋下伏笔。

  2015 年9 月,长江基建计划和旗下公司电能合并。电能以1 股换取长江基建1.04 股,长江基建则派发5 港元的股息。不过,最终这一合并案在股东大会上未获通过,让李泽钜碰了钉子。

  李泽钜在长江基建的股东大会上称,此次合并交易并非志在必得,也不能“乱出价”损害长江基建股东利益,但他也没有充分考虑电能小股东的利益和诉求。实际上,当时市场上普遍认为,电能是公用股,而且股息很高,不愿意与长江基建合并。

  相反,李泽钜认为,长江基建对合并电能的出价已经十分公道,他曾在公开场合谈起此次并购,称“我提议好东西给你吃,你不吃,那我就自己吃”。有业内人士评价,由上述事件可以看出,李泽钜的个性里,欠缺了少许圆滑,多了些许倔强。

  在经历20 年前的绑架事件后,李泽钜的行事风格更加低调和稳重。

  从李泽钜身上,如果说能看到李嘉诚的影子的话,就是那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而李嘉诚“从不失手”的商业神话、“低买高卖”的经营策略、“面粉与面包价格”的精细打算上,李泽钜还能否完全继承,并理性地选择进退之策,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更重要的是,李泽钜没有内地生活经验的纯海外背景,能否让他有父辈的格局和视野,乃至超人般的中国式智慧,都是未知数,而这些都将是改变目前李家事业战略重心和格局的基础。变局也正在于此。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王蕾 罗琦 林春挺)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